问题 | 未成年人涉帮信罪未获取利益会如何判决 |
分类 | 刑事辩护-刑事犯罪辩护 |
解答 |
律师解析:
倘若未成年人涉嫌涉及到协助进行信息网络犯罪的行为活动,纵使其并未从中获得任何实质性的经济收益,依然可能要面对刑事方面的法律责任。
然而在实际处理过程中,司法机构通常会综合考虑涉案人员的年纪、悔过自新的表现以及对社会所造成的负面影响等多重因素。有鉴于此,法院有可能依照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相关条款,依法对此类案件予以适当从宽或者减轻处罚,更倾向于通过教育与感化的方式来达到挽救的目的。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该法第十七条规定,未成年人在触犯法律时同样需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但在具体执行上,我们坚持以“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
"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