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法律百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法律问题:

 

问题 欺骗行为负什么法律责任
分类 刑事辩护-刑事犯罪辩护
解答
律师解析:
根据中国政府制定的相关法律条文和规范,倘若行为主体在主观方面存在故意性,在客观方面实施了欺骗他人的行为,情节严重的便会依法被认定为触犯中国国家法律及行政法规的违法行为。
倘若当事方以隐瞒真实情况或做假来实现其个人或团体特定目的的行为,毫无疑问便是故意欺诈,一旦情节程度较轻,可以采取相应的纪律措施进行约束和惩戒,未达刑事犯罪标准;
然而,若其犯罪情节严重到足以构成刑事案件,那么持有欺骗行为的这种人就应当承担与其行为相对应的刑事责任,且需要承受所有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
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因欺诈行为导致他人产生误解并进而导致财产损失的案例屡见不鲜。
在实际生活中,诈骗罪涉及的欺骗手段可谓五花八门,包括但不限于语言欺骗和书面欺骗等。
欺骗行为的确切要求是要使对方形成或保持错误的认知,即便被骗方在他们对事情的判断上出现了某些失误,也并不妨碍我们定义这个欺骗行为的成立。
需要强调的是,这种产生错误的理解必须与财产处分有关。
纵观处分财产这一行为的具体形式,它们通常表现为直接对财产的交付、承诺让行为人获得财产、承诺转移财产利益、承诺豁免行为人的债务等。
假如有人通过实施欺骗的行为使得别人放弃了财产,然后他又私自占有了这些财产,那么不论他是否知道自己的行为,我们都应该将此事视为欺诈罪。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罪】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随便看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

 

Copyright © 2002-2024 lawask.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8 0:3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