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作弊考生是否判刑 |
分类 | 刑事辩护-刑事处罚辩护 |
解答 |
律师解析:
在实际情况中,被判定为考试作弊的行为,宏观而言,它可视为一种犯罪活动,也就是说,无论是寻求他人替代自身参加考试,还是主动充当代别人的“枪手”,都有可能陷入严峻的法律困境之中。
具体来看,依照我国普遍适用的《刑法》法规,若在法律明文禁止的国家级考试中,有人幕后策划或者为他人提供作弊所需器材,甚至是其他任何形式的协助来进行作弊行为,就已经触犯了“组织考试作弊罪”这一刑事罪名,面临最高将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的刑罚;而如果性质严重的,则可能被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且还要缴纳相应的罚金。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八十四条规定,非法使用窃听、窃照专用器材,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第二百八十四之一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组织作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为他人实施前款犯罪提供作弊器材或者其他帮助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为实施考试作弊行为,向他人非法出售或者提供第一款规定的考试的试题、答案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代替他人或者让他人代替自己参加第一款规定的考试的,处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