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抢劫罪犯罪中止的情形有哪些 |
分类 | 刑事辩护-暴力犯罪辩护 |
解答 |
律师解析:
抢劫罪,是一种刑法规制的犯罪类型,其定义是:
以非法获取他人财产利益为动机和目的,通过实施暴力行为、威胁恐吓等方式,强迫财产的持有者、保管者交出相关物品,从而实现自己不法占有的行为所引发的犯罪。 那么,对于抢劫罪这个罪名而言,什么样的情形可以被认定为犯罪中止呢?所谓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行为进行过程中,犯罪分子自动摒弃原有犯罪意图,或者自行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不法后果发生的行为。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行为必须有实际的、直接的停止犯罪活动的行为,并能够有效地阻止犯罪结果的出现。 首先,在一般情况下,如果行为人自愿放弃正在筹划或者实施中的犯罪计划,那么这种行为就具有客观性和有效性。 其次,当犯罪已经完成,但不法后果尚未产生的情况下,行为人积极采取有效手段,实际制止不法后果的发生,这也将被视为具有客观性和有效性。 举个例子来说,在抢劫案这样的案件中,只要行为人造成受害人为轻伤或以上伤害的严重结果,或者实质性地取得了不法财物,那么这就是判定为犯罪既遂。 在此基础上,若行为人在抢劫过程中,因为担心自己会面临更重的刑法处罚,而主动选择放弃犯罪,那么这种情况也是可以被认定为犯罪中止的。 总之,依照我们的理解,如果行为人自认为能够成功犯罪然后中止,那么他的放弃就是犯罪中止; 假如他觉得自己无法完成犯罪过程,那么他的放弃则属于犯罪未遂。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四条【犯罪中止】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