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强迫交易罪的立案标准及刑事责任有哪些 |
分类 | 刑事辩护-刑事立案 |
解答 |
律师解析:
在中国刑法中有明确规定,强制交易行为达到一定程度后将构成犯罪,具体的构成要件和立案标准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
第一、对被害人实施了适度的肢体或其他方式造成其人身轻微伤害及相应的严重结果; 第二、产生了直接的经济损失,且该经济损失达到了两千元以上; 第三、连续三次以上或针对三名以上人员进行的强迫交易行为; 第四、基于各种原因实施的强迫交易累计达到一万元以上,同时还获取到了超过两千元的违法收益; 第五、强迫对方购买假冒伪劣产品,且涉及金额达到五千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达到一千元以上; 第六、在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的情况下,其他足以构成情节严重的情况均应视为构成犯罪。 而对于强行交易罪行的刑事责任,根据不同案件的社会危害性和人身危险性,会有相应层次的处罚力度。 若已构成了罪行且情节严重的,将有可能面临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刑罚,同时还伴随处罚金的执行; 如果情节尤其恶劣且造成的社会影响更大的,将可能受到三年以上直至七年以下的有期徒刑处罚,并且按照法律规定需要承担相应的罚金。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二十六条
以暴力、威胁手段,实施下列行为之一,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一)强买强卖商品的; (二)强迫他人提供或者接受服务的; (三)强迫他人参与或者退出投标、拍卖的; (四)强迫他人转让或者收购公司、企业的股份、债券或者其他资产的; (五)强迫他人参与或者退出特定的经营活动的。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