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受贿罪怎么规定 |
分类 | 刑事辩护-贪污受贿辩护 |
解答 |
律师解析:
受贿罪,定义为:国家工作人员借其职务上所享有的权力,接受或索取他人财物,以及未明示直接给予他人财物,却为相对方谋求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
这一罪名的相关法律条款主要体现在中国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之中。 根据该法典的明确规定:“在行使国家公务职权时,徇私舞弊,不论采取何种形式,向他人索要财务或非法收取他人财物,并且为他人谋求特殊的利益,均构成受贿罪。 如果国家公职人员在进行经济交易活动的过程中,违背国家规定,接受了各种形式的说不清道不明的好处费和手续费,且将这些费用纳入私人腰包,则视为受贿行为予以惩戒。 ”对于受贿行为,其量刑标准会依据实际受贿数目和情节严重程度而有所区别。 通常来说,如果受贿金额比较大或者存在其他较为严重的情节因素,则会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同时被判处罚金。 如果受贿金额较大幅度增长,或者出现了更为严重的情况,那么便可能面临三年以上十年以下的有期徒刑,--并罚款或没收财产不等。 如果受贿金额特别巨大甚至超过想象,或者包含其他极度恶劣的情节,就必须受到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的严厉惩罚,同时罚款或没收全部财产; 在特殊情况下,若受贿数额特别巨大且对国家及人民利益造成了极其严重的损害,那便是天理难容,须判处终身监禁甚至是死刑,并强制执行没收全部财产。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八十五条
【受贿罪】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的,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是受贿罪。 国家工作人员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收受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归个人所有的,以受贿论处。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