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宅基地拆迁家庭人员如何分配 |
分类 | 征地拆迁-拆迁安置 |
解答 |
律师解析:
宅基地拆迁补偿款在家庭人员间的分配,通常会遵循以下一些原则:
一、确定安置对象 安置对象的确定,主要依据拆迁政策以及当地的相关规定。 一般来说,户籍在宅基地所在村并且长期居住于此的家庭成员,往往会被认定为安置对象。 此外,那些对房屋建设有实际贡献的人员,例如参与房屋建造的出资、出力等,也符合安置条件。 这一环节非常关键,它是后续补偿款分配的基础,只有明确了安置对象,才能确保补偿款分配到合适的人员手中。 二、区分补偿项目 房屋补偿:若房屋是家庭成员共同建造的,那么补偿款的分配通常会按照各成员的贡献大小来进行。 比如,在建造房屋过程中,出资较多或者出力较大的成员,在分配时可适当多分得一些补偿款,这体现了公平合理的分配原则。 安置补偿:安置补偿款会按照安置对象的人数来分配,目的是保障每个安置对象都能够获得与之对应的份额,从而满足其基本的生活安置需求。 三、协商分配 家庭成员之间可以通过友好协商的方式,结合家庭的实际情况,如对老人的赡养义务、对子女的抚养责任等因素,达成一个合理的分配协议。 这种协商分配的方式,有助于维护家庭的和谐关系。 四、法律途径 如果家庭成员之间无法通过协商达成一致意见,那么可以通过调解、诉讼等法律途径来解决分配纠纷。 法院会根据具体的事实情况以及相关的法律规定,作出公正的裁判。 案情回顾: 小朱、小李、小胡和小丽是一家人,宅基地拆迁后,补偿款分配出现争议。小胡长期在外,户籍不在本村,却称自己曾出资建房要求分补偿款;小丽认为应按人数均分;小朱主张按建房贡献分配;小李则提出要考虑赡养老人因素。 案情分析: 1、关于安置对象确定,小胡虽出资建房但户籍不在本村且长期在外居住,按政策可能不被认定为安置对象。 2、对于房屋补偿,若能证明建房时各自贡献大小,应按贡献分配,出资多或出力大的可多分。 3、安置补偿应按安置对象人数分配,保障每人份额。 4、协商不成时,可通过法律途径解决,法院会综合事实和规定裁判。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