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信用卡诈骗罪的犯罪构成是什么? |
分类 | 刑事辩护-刑事处罚辩护 |
解答 |
信用卡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信用卡进行诈骗活动,骗取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信用卡诈骗罪的犯罪构成客体: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即国家正常的信用卡管理秩序和公私财产的所有权。 本罪的犯罪对象为信用卡,根据2004年12月29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有关信用卡的规定的解释》的规定,《刑法》所规定的信用卡,是指由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发行的具有消费支付、信用贷款、转账机结算、存取现金等全部功能或部分功能的电子支付卡。 客观方面: 本罪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采用诈骗(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利用信用卡骗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因此,行为人实行了利用信用卡进行诈骗的活动和骗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是构成本罪客观方面的两大要素。 行为人实行了利用信用卡进行诈骗的活动客观要件上,信用卡诈骗包含四个要素,包括欺骗行为、使他人产生错误认识、处分财产、获取财产。 根据《刑法》规定,具体表现为如下行为: 1.使用伪造的信用卡或者使用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的信用卡进行诈骗。 根据《刑法修正案(五)》,此类信用卡诈骗行为区分为两种: (1)使用伪造的信用卡进行诈骗; (2)使用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的信用卡进行诈骗。 使用信用卡,是指按照信用卡通常是的使用方法,购买商品、接受服务或支取现金。 使用伪造的信用卡,由伪造者自己使用的,或由伪造者出售给他人使用的,均可构成本罪。 使用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的信用卡进行诈骗,是指行为人所持有、使用的信用卡是由发卡银行发行的,并非伪造的,但是行为人在领取该信用卡时是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的,由于行为人在申领信用卡是使用了虚假的证明材料,其在消费或结算后,发卡银行无法通过虚假的身份资料追偿实现债权,因此使用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信用卡也属于信用卡诈骗的行为。 使用作废的信用卡。 所谓作废的信用卡,是指因法定原因失去效用的信用卡。 作废的信用卡包括: (1)信用卡超过有效使用期限而自动失效作废。 (2)持卡人在信用卡有效期限内中途停止使用信用卡,办理停卡、退卡手续,并将该信用卡交回发卡银行的。 (3)因挂失而使信用卡失效。 由于信用卡作废后,已失去消费、结算功能,对接收使用者而言,其提供的商品和服务实际上得不到真实的对价。 冒用他人的信用卡。 冒用他人信用卡是指行为人擅自以持卡人名义使用他人信用人,包括使用拾得他人信用卡,骗取他人信用卡,窃取、收买、骗取或者以其他方式非法获得他人信用卡信息资料,并通过互联网、通讯终端等使用的,以及其他冒用他人信用卡的情形。 信用卡必须由持卡人本人使用,不得转借或转让。 冒用他人信用卡是指冒充合法持卡人使用信用卡进行诈骗的行为。 因为信用卡的使用是以持卡人在银行信用卡账户上的资金作为支付保证的,冒用他人信用卡就意味着持卡人资金的损失,在信用卡被有效挂失后的冒充使用还意味着给特约商店或发卡银行带来经济损失,所以刑法将冒用他人信用卡诈骗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规定为犯罪。 4.恶意透支。 透支是指客户在银行账户上无资金或资金不足的情况下,经银行批准,使用超过其账上的资金额度的款项的行为。 恶意透支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范限额或者规定期限透支,并且经发卡银行2次催收后超过3月仍不归还的行为。 区分恶意透支和善意透支,主要看只有人是否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持卡人如果多次在透支限额内使用信用卡就可积少成多,所以恶意透支也可以达到数额巨大和特别巨大的程度。 2009年12月16日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六条: 对信用卡诈骗罪的非法占有目的做了具体的规定。 具体如下: 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透支,并且经发卡银行两次催收后超过3个月仍不归还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恶意透支”。 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第二款规定的“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明知没有还款能力而大量透支,无法归还的; 肆意挥霍透支的资金,无法归还的; 透支后逃匿、改变联系方式,逃避银行催收的; 抽逃、转移资金,隐匿财产,逃避还款的; 使用透支的资金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 其他非法占有资金,拒不归还的行为。 骗取的财物数额较大使用伪造的信用卡、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的信用卡、作废的信用卡或者冒用他人信用卡,进行信用卡诈骗活动,数额在5000元以上的行为。 恶意透支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行为,可认定为“数额较大”。 同时,恶意透支的数额,是指持卡人拒不归还的数额或者尚未归还的数额。 不包括复利、滞纳金、手续费等发卡银行收取的费用。 主体: 本罪的主体是任何已满16周岁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单位不能成为本罪的主体。 对于单位实施信用卡诈骗行为的,只处罚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而不处罚单位。 主观方面: 信用卡诈骗罪的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且具有非法占有目的。 具体表现为: 行为人必须明知使用的信用卡是伪造、作废的信用卡实施诈骗; 行为人主观上必须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