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邻居噪音扰民屡劝不止能起诉维权吗 |
分类 | 损害赔偿-其他侵权 |
解答 |
一、邻居噪音扰民屡劝不止能起诉维权吗 可以的。邻居扰民且屡教不改的,影响个人正常生活的,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五十八条违反关于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的法律规定,制造噪声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处警告; 警告后不改正的,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 二、邻居噪音扰民的处理方式 1、协商与调解通常情况下,邻居噪音,大多是生活噪音,如狗吠猫叫、深夜歌声、打麻雀声等等。 这时,和邻居友好协商,说明情况,邻居意识到问题所在后,就会注意减少在噪音,毕竟与人方便就是与己方便。 倘若交流后,邻居噪音依旧的,受害人可以报警,由警方介入处理。 按照《环境噪音污染防治法》及《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使用家用电器、乐器或者进行其他家庭室内娱乐活动时,应当控制音量或者采取其他有效措施,避免对周围居民造成环境噪声污染。 未按规定采取措施,制造噪音的,警方将处于警告,警告后不改正的,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 也就是说,邻居噪音扰民,警方是应该进行处理的。 在遭遇到邻居噪音扰民的,有无法劝止的,直接报警就可以了。 当然了,出于维护邻居关系等因素考虑,邻居噪音扰民,双方有无法协商的,可以先通过物管或居委会等进行调解处理,而不是直接报警处理。 倘若邻居屡劝不止的,就果断报警。 2、法院诉讼在实践中,某些邻居就是我行我素,依旧制造噪音,严重影响他人休息及身体健康,这时受害人可以收集证据资料,到法院起诉,要求邻居停止制造噪音并赔偿损失。 “打官司就是打证据”,按照民法典的规定,环境污染案件的原告(受害人),应该提供以下证据资料: 1、侵权人(邻居)实施了噪音扰民的侵权行为。 例如环保局、城管的投诉处理记录,检测数据等可作为证明早已扰民存在的证据; 噪音现场录像等。 2、受害人受到了损害的事实。 如受害人到医院诊断的详细医疗报告。 3、侵权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如距离远近,病发原因等,但这往往需要综合全案证据进行逻辑判断,才能确定的。 我们可以了解到一般情况下,邻居噪音扰民案件,只有证据充分,事实清楚,法院都会很快审理完毕的。 但如果情况复杂,受损严重,如患上神经衰弱等疾病的,建议最好委托专业的噪音扰民律师提供帮助,尽可能争取到最大的赔偿。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