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意思表示三要素包括什么? |
分类 | 合同事务-合同纠纷 |
解答 |
目的意思: 指民事行为具体内容的意思要素?效果意思: 意思表示人使其表示内容引起法律上效果的意思要素??表示行为: 行为人将内心意思以一定方式表现于外部,足以为外界客观理解的行为要素。 意思表示,指将企图发生一定的私法上效果的内心意思,表示于外部,内心的意思因外部表示而客观,合为一体。 其构成要件可分为客观要件与主观要件: (1)客观要件: 在客观上可认识其在表示某种法律效果意思。 例如以传真订购书籍,停车于收费停车场,含羞点头答应男友之求婚等。 (2)主观要件: 指内心的意思,更可分为行为意思,即表意人自觉地从事某种行为,例如签名。 表示意识,即行为人认识其行为具有某种法律行为上意义,例如以邮件订货,投向咖啡自动贩卖器。 效果,即行为人欲依其表示发生一定法律效果,如表示购买A书,兼具表示意识及效果意思。 民事法律行为的效果是由当事人意思表示决定,如果虽有表示意思的行为,但法律效果不由该表示的意思内容决定的表示之意思,仍不能成立意思表示。 如催告、拒绝要约等,虽然也是一定意思的表示,然而其效果却不取决于意思,而是取决于法律的规定,故称之为意思通知,以与作为民事法律行为要素的意思表示相区别。 意思通知之类的行为,被称为“准法律行为”。 准法律行为,指以表现一定的意思内容,并基于其表现而发生法律效果的行为。 例如出租人对承租人支付租金的催告(意思通知),召集社团总会的通知(观念通知),妻对其夫通奸行为的宽宥(感情表示)。 意思通知、观念通知、感情表示三者的效力虽由法律的规定当然发生,但均以表示一定心理状态于外部为特征,与法律行为或意思表示相类似,学说上称为准法律行为,民法关于意思表示及法律行为的规定在如何范围内,得为类推适用,应视各种行为的性质而定,但就催告(意思通知)而言,应为肯定。 协议(合同)的法律关系构成3要素: 1,合同法律关系主体; 2,合同法律关系客体; 3,合同法律关系内容三个要素。 合同,又称为契约、协议: 1,是平等的当事人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2,合同作为一种民事法律行为,是当事人协商一致的产物,是两个以上的意思表示相一致的协议; 3,只有当事人所作出的意思表示合法,合同才具有法律约束力; 4,依法成立的合同从成立之日起生效,具有法律约束力。 在我国的民事合同的订立过程中,意思表示的生效指当事人开始受到意思表示的约束。 分为两种情形,无相对人的意思表示和有相对人的意思表示。 无相对人的意思表示在成立时即生效。 有相对人的意思表示有对话意思表示和非对话的意思表示。 意思表示一经到达即告生效。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