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盗窃没有主观故意怎么判? |
分类 | 刑事辩护-刑事处罚辩护 |
解答 |
一、盗窃没有主观故意怎么判 不是故意偷窃的,就不构成盗窃罪,不会判处刑事处罚。盗窃罪的主观要件是故意,但对于盗窃行为,违反治安管理规定的,可由公安机关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盗窃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且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二、盗窃罪的构成要件有哪些 (一)、客体要件 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侵犯的对象,是国家、集体或个人的财物,一般是指动产而言,但不动产上之附着物,可与不动产分离的,例如,田地上的农作物,山上的树木、建筑物上之门窗等,也可以成为本罪的对象。 另外,能源如电力、煤气也可成为本罪的对象。盗窃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 所有权包括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等权能。这里的所有权一般指合法的所有权,但有时也有例外情况。 (二)、客观要件 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具有秘密窃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或者多次秘密窃取公私财物的行为。所谓秘密窃取,是指行为人采取自认为不为财物的所有者、保管者或者经手者发觉的方法,暗中将财物取走的行为。 (三)、主体要件 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16周岁)且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均能构成。对主体的修改是对本罪修改的重要内容。依原刑法,已满14岁不满16岁的少年犯惯窃罪、重大盗窃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本法取消了此规定。 (四)、主观要件 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且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三、抢劫罪和盗窃罪的区别是什么 1、概念不同 抢劫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行夺取公私财物的行为。 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的行为。 2、客观表现不同 (1)、盗窃罪是在财物控制人不备的情况下,以秘密窃取的方式将其财物拿走,因而表现出行为的秘密性,而抢劫罪则是以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直接从财物控制人手中劫取财物,所以表现出行为的强制性、公开性和当场性。 (2)、对于盗窃转化为抢劫的,则应特别强调抢劫犯罪的“当场性”,即行为人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人身强制方法的当时、当地就劫走或迫使被害人交出财物,两个行为当场完成,一般没有时间间隔。因为抢劫行为是同时地、不可分割地侵犯了财产所有权和人身权这两个客体。 3、所侵犯的客体不同 抢劫罪侵犯的是公私财物所有权和他人人身权利。盗窃罪仅仅侵犯公私财物所有权。 盗窃罪的行为已侵犯了公私财物所有权,只要有故意的行为盗窃他人财产数额较大的就可以追究当事人的刑事责任,对于此罪必须要有故意的行为,因此,只要有具体的案件情况就可以确定盗窃没有主观故意怎么判,有盗窃即使不能构成犯罪也会按治安的条款来进行处罚。阅读了本篇文章,如果您的问题仍未得到解答,可以点击下方“立即咨询”按钮在线咨询律师。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