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法律百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法律问题:

 

问题 民事诉讼使用母语进行诉讼的原则是怎么进行规定的
分类 诉讼仲裁-诉讼管辖
解答

一、民事诉讼使用母语进行诉讼的原则是怎么进行规定的

各民族公民都有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民事诉讼的权利。在少数民族聚居或者多民族共同居住的地区,人民法院应当用当地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进行审理和发布法律文书。人民法院应当对不通晓当地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的诉讼参与人提供翻译。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十一条

使用母语进行诉讼各民族公民都有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民事诉讼的权利。在少数民族聚居或者多民族共同居住的地区,人民法院应当用当地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进行审理和发布法律文书。人民法院应当对不通晓当地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的诉讼参与人提供翻译。

二、民事诉讼诉讼主体是怎么规定的

是指参与民事诉讼活动的当事人。

在民事诉讼活动中,涉及的诉讼主体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主持审判活动的审判机关,审判机关主导民事审判活动,是当然的主体;

二是诉讼当事人,即参与诉讼活动的民事纠纷的双方,包括诉讼代理人;

三是诉讼参与人,包括证人、鉴定人、勘验人等。

民事诉讼主体必须符合法律的规定,才能保证民事诉讼活动合法有效地进行。我们通常所提到的民事诉讼主体,是指第二类的诉讼当事人,即原告、被告、第三人以及上诉案件中上诉人、被上诉人。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百八十四条

原审人民法院审理依照审判监督程序重新审判的案件,应当另行组成合议庭。

原来是第一审案件,应当依照第一审程序进行审判,所作的判决、裁定可以上诉、抗诉;原来是第二审案件,或者是上级人民法院提审的案件,应当依照第二审程序进行审判,所作的判决、裁定是终审的判决、裁定。

对原审被告人、原审自诉人已经死亡或者丧失行为能力的再审案件,可以不开庭审理。

三、民事诉讼中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范围是什么

民事诉讼中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范围包括下列人员:

1、犯罪行为的直接受害人;

2、直接受害人死亡的,近亲属可以作为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

不论被害人是否死亡,为被害人支付医疗费、丧葬费等费用的单位和个人,不能作为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

如果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人,他们的监护人作为法定代理人代为参加诉讼。

《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一条

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被害人死亡或者丧失行为能力的,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如果是国家财产、集体财产遭受损失的,人民检察院在提起公诉的时候,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在上面的文章内容中,我们已经解答了关于民事诉讼使用母语进行诉讼的原则是怎么进行规定的的问题,相信大家已经对此有一定的了解了。如果本篇文章还没有完整解答您的问题的话,可以点击下方“立即咨询”按钮,专业律师可以在线为您解答。

随便看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

 

Copyright © 2002-2024 lawask.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7 16:2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