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法律百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法律知识:

 

问题 民事诉讼期间
分类
解答
民事诉讼期间是指从起诉到判决定谳的整个过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民事诉讼期间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1. 立案阶段:指起诉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并经过法院审核后,案件被正式立案。此阶段的期限为法院应当在立案受理之日起五日内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
2. 审理阶段:指法院根据规定的程序,对案件进行审理、调查和证据收集,以及进行庭审等活动。此阶段的期限根据案件的复杂程度有所不同,但一般不应超过六个月。
3. 判决阶段:指法院根据审理结果和法律规定作出判决。此阶段的期限为法院应当在最后一次开庭后的60日内作出判决。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期限仅为法定期限,具体案件的审理时间可能因为各种原因延长或缩短。另外,如果当事人对法院的判决不服,还可以提起上诉,上诉期限为判决书送达之日起15日内。

民事诉讼期间相关词条

  • 一审审限

    一审审限,是指人民法院根据当事人的起诉、自诉或者检察机关的公诉,对该案进行第一次审结的法定期限。

  • 答辩期间

    答辩期间,是指被告及其代理人向人民法院阐明其对原告诉讼请求及所依据的事实和理由的意见的法定期间。

  • 冻结期限

    冻结期限,是指司法机关依照法律规定对涉案财产实施限制其使用、流转等措施的有效期限。根据我国现行法律规定,冻结存款期限最长为1年、查扣动产期限最长为2年、查冻不动产和其他财产期限最长为3年,且到期后可按照原来的期限续期。

  • 公告期间

    公告期间,是指某一对象在被最终确定法律效力之前,由相关单位以各种方式向社会公众或相关人员公布相关情况以收集异议的时间段。

  • 民事诉讼送达

    民事诉讼送达,是指人民法院在受理民事争议的诉讼活动中,按照法定程序和方式,将诉讼文书送交受送达人的行为。

  • 送达诉讼文书

    送达诉讼文书,是指人民法院按照法定程序和方式,将在诉讼过程中由当事人或其诉讼代理人提交的法律文书,或者人民法院对该案件做出的有关文书送交受送达人。

  • 二审审限

    二审审限,是指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不服判决的上诉案件进行审结的法定期限。

  • 人民法院指定期间

    人民法院指定期间,是指人民法院在诉讼过程或者执行过程中,依职权指定完成某项诉讼行为的期限。

  • 调解期间

    调解期间,是指双方或多方当事人就争议的实体权利、义务,在人民法院、人民调解委员会及有关组织主持下,自愿进行协商,通过教育疏导,促成各方达成协议、解决纠纷的期限。

  • 诉讼时效期间

    诉讼时效期间,是指权利人不行使自己的权利,依法律规定其胜诉权便归于消灭的法定期间。在我国,一般情况下,诉讼时效为两年。最长时效为二十年。特殊时效具体依据法律规定。

随便看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

 

Copyright © 2002-2024 lawask.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0:1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