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法律百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法律知识:

 

问题 医疗器械
分类
解答

医疗器械的类别

根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的规定,国家对医疗器械按照风险程度实行分类管理。

第一类是风险程度低,实行常规管理可以保证其安全、有效的医疗器械。

第二类是具有中度风险,需要严格控制管理以保证其安全、有效的医疗器械。

第三类是具有较高风险,需要采取特别措施严格控制管理以保证其安全、有效的医疗器械。

评价医疗器械风险程度,应当考虑医疗器械的预期目的、结构特征、使用方法等因素。

第一类医疗器械实行产品备案管理,第二类、第三类医疗器械实行产品注册管理。医疗器械注册证有效期为5年。有效期届满需要延续注册的,应当在有效期届满6个月前向原注册部门提出延续注册的申请。第一类医疗器械产品备案,不需要进行临床试验。申请第二类、第三类医疗器械产品注册,应当进行临床试验;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免于进行临床试验:(一)工作机理明确、设计定型,生产工艺成熟,已上市的同品种医疗器械临床应用多年且无严重不良事件记录,不改变常规用途的;(二)通过非临床评价能够证明该医疗器械安全、有效的;(三)通过对同品种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或者临床使用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评价,能够证明该医疗器械安全、有效的。 

医疗器械是否合法的认定标准

医疗机构购买、使用的医疗器械必须具有合法性,不合法而购买使用即为有过错。过失购买、使用不合法的医疗器械造成患者人身明显损害的,构成医疗事故。合法与否的认定标准有:

1.生产厂家是否有有效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该证有效期间为发证起5年;经营者是否有效的《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有效期自发证起5年。

2.医疗器械是否有有效的注册证书。

3.医疗器械的使用说明书、标签、包装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标准或规定。

4.二、三类医疗器械的临床试用或临床验证是否经审批,使用的医疗机构是否有指定资格。

5.医疗机构因临床需要,在本单位使用其研制的二、三类医疗器械是否经审批。

医方过失使用不合格医药器材的行为

(1)非法购买医药器材。这包括从不具有法定资格的生产、经营企业购进医药器材;购买的医药器材没有批准注册文号、合格证明,超过标明的有效期等。只要系非法购买的医疗器材存在质量缺陷,就可能构成医疗事故。

(2)未经许可,擅自配制制剂。只要因该制剂的质量缺陷造成患者人身损害,就可能构成医疗事故。

(3)医方违反保管规范,未采取必要的冷藏防冻、防潮、防虫、防鼠等措施,致使药品变质;或对医用器材违反通风防潮、定期检验、流消毒灭菌等措施,致使其变质或失去效能而不知的,纵使使用时尽其注意义务而不能查知,亦可能构成医疗事故。

(4)医方违反医药器材使用规程和技术规范,过失使用有质量缺陷的医药器材造成患者人身明显损害的,纵使医方在购买和保管中无过失,亦可构成医疗事故。

医疗器材质量责任问题应注意的问题

关于医疗器材质量责任问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医方对有质量缺陷的医疗器材的使用有过失的,方才能构成医疗事故。医方明知有缺陷而购买使用的,应认定为医疗故意损害,应依民法通则、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主张权利和确定赔偿额度。

(2)医方无过失的,不构成医疗事故,但其有义务先予赔偿受害人。行政法上规定医方“不得使用”有质量缺陷的医药器材,医方事实上违反的,自应负行政责任。但医疗事故不仅要求医方违反相关法规,而且要求主观上是过失违反。故,因医药器材产、供方原因致使供货有质量问题且医方无过失使用的,不应认定为医疗事故。

(3)医方的无过失先予赔偿责任,由于药品、医疗器械等是“产品”,而血液不是“产品”,所以对前者可适用民法通则、合同法、产品质量法和消费者权益保障法的规定;对后者宜适用民法通则和合同法的规定。

医疗器械相关词条

  • 医疗器械使用单位

    根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医疗器械使用单位,是指使用医疗器械为他人提供医疗等技术服务的机构,包括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医疗机构,取得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执业许可证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以及依法不需要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血站、单采血浆站、康复辅助器具适配机构等。

  • 医疗器械广告

    根据《医疗器械广告管理办法》,凡利用各种媒介或形式发布有关用于人体疾病诊断、治疗、预防,调节人体生理功能或替代人体器官的仪器、设备、装置、器具、植入物、材料及其相关物品的广告,均属本办法管理范围。

随便看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

 

Copyright © 2002-2024 lawask.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18:2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