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定解除合同
法定解除合同,是指出现法律规定的解除事由而由享有解除权的一方当事人解除合同。
问题 | 合同的法定解除 |
分类 | |
解答 |
![]() 一、合同的法定解除的内涵合同法定解除权是法律赋予非违约方在其自身利益遭受违约方行为严重损害时得以采取的一种违约救济措施。由于此种救济将导致双方合同关系终止的后果,各国对其均规定了严格的限制条件,但在具体规定上存在着较大差异。合同的全部意义和终极目的在于履行。合同成立生效后,当事人应按照合同的约定或者法律的规定,全面适当地履行合同义务。在现实生活中,在合同依法有效成立后,因主客观情况发生变化,难免会使合同的履行成为不必要或者不可能,这就必然引发合同法定解除制度的产生。该制度以其特有的功能、价值和制度内涵受到各国立法的普遍重视,各国法律无不对合同法定解除的条件、程序、效力等做出明确、严格的规定。 二、合同的法定解除的条件1.合同法定解除的主体与客体(1)法定解除主体 国内外学者对此有两种不同观点,一种观点为,当事人双方均可成为合同解除的主体来行使解除权。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仅因债务不履行而受不利益的债权人得为解除权的主体来行使解除权。从制度功能及立法意旨推导,此时权利人当为因债务不履行而受不利益的债权人。 (2)法定解除客体 各国均明确承认有效成立的合同得为法定解除的客体。而此处的争议较大的问题则在于无效合同、可撤销合同以及效力未定合同是否可以纳入合同解除的范畴。对这三种合同承认纳入与否学界存在多种观点。王利民教授认为“当事人之间的合同关系应当是有效成立的,无效合同、可撤销合同以及效力未定合同都不发生合同解除问题。”刘凯湘教授则认为“合同解除的前提是当事人之间存在有效的合同,如果合同被宣告无效或已经撤销或已经履行完毕,均不可能发生解除合同。” 2.合同法定解除的条件(1)因不可抗力致使合同目的不能实现的。 我国《合同法》将不可抗力单独列出作为一项法定解除的条件。一方面从各国立法看,各国均未将其单独列为一项法定解除的条件。如《德国民法典》新文本仅在第326条第5款的规定在给付障碍的情形下,债权人可以解除合同,英美法系国家利用合同落空原则解决不可抗力致使合同不能履行的问题,确认合同解除。但这种解除不经过当事人的解除行为,儿时由法官裁决。另一方面,法定解除作为一项违约救济措施,其发生的基本条件是违约行为本身,而不是引起该违约行为的具体事由。因此在不可抗力引起一方根本违约或逾额外期限不履行的情形时,非违约方的法定解除权并非源于不可抗力本身而是源于不可抗力所引起的严重后果。 (2)在履行期届满之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 这就是日常生活中的毁约。而且这种毁约发生在履行期届满前。这在英美法系上称为预期违约。预期违约是指当事人一方在合同规定的履行期限届满之前的违约。包括明示的预期违约和默示的预期违约两种。明示的预期违约在英国法院的实践是预先违反合同即当事人在合同履行期限到来之前预先申明他不打算履行合同义务或者使自己处于一种不可能履行合同的状况。那么,对方当事人有权解除合同并且可以立即向法院起诉,请求赔偿。赋予非违约方立即起诉的权利旨在使无辜的当事人遭受的损失尽快获得补偿。默示的预期违约在美国《统一商法典》第2-609条规定,当一方有合理理由认为对方不能正常履约时,他可以书面形式要求对方提供正常履约的充分保证。如果对方没有在最长不超过30天的合理时间内按当时情况提供履约的充分保证,则构成默示预期违约。由于单纯地预见对方将不履行或不能履行合同并不意味着对方将不履行或不能履行合同。美国法将提供保证作为其他救济手段适用的前提,消除了主观“预见”所带来的随意性限制了对合同解除权的滥用,更为合理。 (3)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 这种解除权是因迟延履行主要债务而发生的。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另一方当事人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可以解除合同。“催告”是大陆法系的概念,是债权人向债务人请求给付的意思表示。履行迟延以后,债权人不能马上行使解除权解除合同,还要给债务人一个催告,给债务人一个合理的宽限限期要求其履行合同。在合理的宽限到来时,债务人仍不履行合同,债权人才解除合同。关于催告的方式,我国《合同法》并未明确规定。但在纠纷发生时,作出催告的负举证责任。解除合同的一方当事人应当能够证明另一方已收催告通知,并且已给予了一段合理的期限。该期限是不合理的,应根据债务人的履行能力、债务的多少以及履行债务的外部条件等确定。《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CISG第47条和第63条的规定“对方当事人的迟延履行实际上赋予了非违约方一项选择的权利。从字面意义上讲,他可以不利用宽限程序,直接宣布解除合同,也可以给出一个宽限期,逾额外期限不履行再解除合同;从功能上讲,这两项条款正是为了确定在迟延履行在哪个时间点才构成根本违约,从而确定非违约方可以解除合同的时间。这种宽限期程序使等待履行的非违约方消除了相对方逾期不履行是否是以构成解除权的不确定性,减轻了非违约方可能承担的不当解除的风险。我国可以借鉴CISG关于本条件的相关规定,同时借鉴大陆法系关于催告的方式的规定,使我国《合同法》关于催告告别空白。 合同的法定解除相关词条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