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法律百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法律知识:

 

问题 双方法律行为
分类
解答

概述

双方法律行为简称“双方行为”。是“单方民事法律行为”的对称。由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而成立的法律行为。

这种法律行为,西方法学家称为契约,需要双方当事人在平等、自愿、互利基础上意思表示一致,方能产生法律效力。双方行为主体的其中任一方可以是一个民事主体,也可以是几个民事主体。在双方行为中,双方当事人的意志具有对应性,即双方意思表示虽然一致,但各自所追求的具体行为目的却是对应的。如买卖合同的出卖人要求取得价金,买受人要求取得商品。双方行为多发生债的法律关系,也可发生物权关系、身份关系。

区分

  根据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是仅需一方意思表示还是必须双方或多方意思表示,民事法律行为分为单方行为和双方行为。

  1.概念。

单方法律行为是仅由一方意思表示就能成立的民事法律行为。这类行为的特点是不需要相对人的同意,该行为即告成立。单方民事法律行为有的是有相对人的,如遗嘱、代理权授予、无权代理的追认等,还有的是无相对人的,如抛弃所有权等。

双方民事法律行为是当事人双方意思表示一致才能成立的民事法律行为。这类民事法律行为的特点是:必须有当事人双方的意思表示,而且必须相互结合、彼此一致。合同是双方行为的典范。

共同行为,也称多方行为,通说认为共同民事法律行为是多数当事人平行的意思表示一致而成立的法律行为。共同法律行为与双方法律行为的区别在于:双方法律行为的意思虽然达成一致,但意思内容却相对应,例如买卖中买者是要物付钱,卖者是交物收钱;而共同法律行为的意思一致则为平行的,而不是相对的,例如合伙、法人合并、股东决议、公司章程等。共同法律行为对人类的群体生活有特别的认识和说明价值,如证券交易所的交易规则、竞技体育中的竞赛规则等等,都是参与者的共同意思表示,其本质是契约行为。

  2.区分意义。

法律对三者的成立要求有所不同,单方行为只要一方当事人意思表示即足够;双方行为需要各方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仅有意思表示没有达成一致的,行为仍不成立;共同法律行为各方当事人意思表示的内容是平行融合的,有时候有差异时,按少数服从多数来决定。

随便看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

 

Copyright © 2002-2024 lawask.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1:3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