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怎样签合同才能降低法律风险 |
分类 | 诉讼仲裁-治安管理 |
解答 |
一、怎样签合同才能降低法律风险 预防合同签订中法律风险如下: 1、认真审查对方主体资格和资信能力,防止钓鱼合同出现。作用为,防止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别人名义的公司与自己签订合同。 2、坚持书面合同形式,杜绝“口头君子协议”,重视“示范合同”的运用。作用为避免合同条款的疏漏或不规范。 3、预防合同中出现“陷阱条款” 签订合同要坚持权利义务平等,对于已方的履约能力要有正确的估计。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六十五条 【依法成立的合同效力】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 依法成立的合同,仅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二、第一次签合同需要注意什么事项 签合同注意事项: (1)合同的基本条款要具备,尤其是交易的内容、履行方式和期限、违约责任要约定清楚。 (2)查阅国家对该交易有无特别规定,目的在于确定双方的权利义务是否合法有效。 (3)向律师事务所、公司法律顾问咨询相关业务的实际开展情况,了解业务发生纠纷的概率和纠纷的起因、种类。 (4)可能的话,通过行政机关的公证、律师见证和公证,通过相关机构的中介作用,使合同的内容尽可能完备。 (5)签署合同时合同表面要字迹清楚,整洁,推荐使用合同专用纸张打印。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二条 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合同。 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解除合同的事由。解除合同的事由发生时,解除权人可以解除合同。 三、合同生效的条件具体是什么 1、合同生效的条件是: (1)签订合同的主体适格; (2)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是真实的; (3)合同没有违反法律规定或公序良俗。 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但是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2、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 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四、合同的成立与生效相同吗 合同的成立与生效不相同。区别在于: 1、合同成立的标志是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合同生效需根据具体情况分析,或自成立时生效,或生效条件成就、生效期限届至时生效等; 2、合同成立的法律效力是要约人不得撤回要约,承诺人不得撤回承诺。合同生效的法律效力是当事人的意思表示受法律保护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九十条 当事人采用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的,自当事人均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时合同成立。在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之前,当事人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时,该合同成立。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订立,当事人未采用书面形式但是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时,该合同成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六十条 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附期限,但是根据其性质不得附期限的除外。附生效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自期限届至时生效。附终止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自期限届满时失效。 预防合同签订中法律风险是通过审查对方主体资格,以此达到预防作用,可以预防钓鱼合同,或者预防使用虚假内容的欺诈合同,若当事人在订立合同过程中坚持使用书面合同,则可以避免合同条款的漏洞。以上就是怎样签合同才能降低法律风险的相关内容了。如果您对于这方面还有疑问想要了解的话,可以点击下方“立即咨询”按钮咨询专业律师了解。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