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职务侵占三万怎么处理才是合适的? |
分类 | 刑事辩护-职务侵占辩护 |
解答 |
一、职务侵占三万怎么处理才是合适的? 1、职务侵占三万的处理方式为退回侵占的财产数额,如果不予退还可以起诉。 职务侵占行为不构成犯罪,达不到立案标准的,公司可以提起民事诉讼,请求当事人返还被侵占的财产和赔偿损失。 2、职务侵占案件不立案的情形,侵占行为人若是被派出所找了,一般需要返还侵占所得。 职务侵占行为不构成犯罪,达不到立案标准的,公司可以提起民事诉讼,请求当事人返还被侵占的财产和赔偿损失。 对侵占、职务侵占,不够刑事处罚的,只能通过民事途径解决,不能给予治安处罚。 二、商业贿赂罪和职务侵占罪区别是什么? 商业贿赂罪和职务侵占罪区别包括犯罪主体不同、犯罪客体和犯罪对象不同等。 1、犯罪主体不同 这是职务侵占罪和商业贿赂罪最主要、最本质的区别,职务侵占罪的主体是非国家工作人员,贪污罪的主体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以及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 2、犯罪客体和犯罪对象不同 职务侵占犯罪的客体是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财产所有权,其犯罪对象是本单位的财物,从所有制性质上看,可以是公共财物,也可能是非公共财物。而商业贿赂罪侵犯的是复杂客体、双重客体,它既侵犯了公共财产的所有权,也侵犯了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的廉法性,其犯罪对象仅限于公共财产。 3、构成犯罪的数额标准和法定刑不同 职务侵占犯罪的数额规定高于贪污罪。职务侵占罪以“5000-20000元”为数额较大的起点。根据《刑法》第三百八十三条的规定,商业贿赂罪一般以5000元作为追究刑事责任的数额起点,对不满5000元、情节较重的,也可以追究刑事责任。这与我国“从严治吏”的刑事政策也是相吻合的。 三、合同诈骗与职务侵占罪的区别是什么? 1、合同诈骗与职务侵占罪的区别包括、客观方面不同等。 (1)犯罪主体不同。诈骗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职务侵占罪的主体为特殊主体,即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 (2)客观方面不同。主要体现在是否利用了职务上的便利。 首先,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是指利用职务上的主管、管理、经营、经手本单位财物的权力及方便条件。其中,主管是指负责调拨、处置及其他支配本单位财物的职务活动;经手是指领取、支出等经办本单位财物的职务活动。 2、职务侵占与合同诈骗基本上没有共同点,两者没有可比之处,其区别很多,比如: (1)前者要以签订合同在形式,任何人都可以采用。而后者是行为人利用职务之便,也就是说必须是受害单位内部的人才可以成为合同主体。 (2)前者在目的是要进行诈骗。而后者中,只要行为人以职务之便将单位财产据为己有,就可以构成,不一定要采取诈骗形式。 (3)两者没有可比性,因为合同诈骗是“对外”行为,职务侵占是“对内”行为。 职务侵占不到3万的处理方式为要求侵占行为人返还侵占的财产,若是职员不返还,那么单位可以选择起诉。在起诉的时候,需要提交相关证明被告确实侵占了单位财产的证据。对职务侵占三万怎么处理存在其他相关疑问的,可通过点击下方“立即咨询”按钮,我们会匹配专业律师为您解答问题。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