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拐骗未满16周岁的判什么罪 |
分类 | 刑事辩护-金融诈骗辩护 |
解答 |
一、拐骗未满16周岁的判什么罪 拐骗未满16周岁的判刑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具体如下: 1、若被拐卖对象不满14周岁,构成拐骗儿童罪,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2、若被拐卖对象年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构成拐骗妇女、儿童罪,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3、情节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4、情节特别严重的,处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四十条 【拐卖妇女、儿童罪】拐卖妇女、儿童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情节特别严重的,处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一)拐卖妇女、儿童集团的首要分子。 (二)拐卖妇女、儿童三人以上的。 (三)奸淫被拐卖的妇女的。 (四)诱骗、强迫被拐卖的妇女卖淫或者将被拐卖的妇女卖给他人迫使其卖淫的。 (五)以出卖为目的,使用暴力、胁迫或者麻醉方法绑架妇女、儿童的。 (六)以出卖为目的,偷盗婴幼儿的。 (七)造成被拐卖的妇女、儿童或者其亲属重伤、死亡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 (八)将妇女、儿童卖往境外的。 拐卖妇女、儿童是指以出卖为目的,有拐骗、绑架、收买、贩卖、接送、中转妇女、儿童的行为之一的。 二、拐卖妇女、儿童罪的构成要件是什么 1、客体要件:侵犯的客体是被害妇女、儿童的身体自由权和人格尊严权。 2、客观要件:客观上表现为非法拐骗、绑架、收买、贩卖、接送或者中转妇女、儿童的行为。 3、主体要件:主体为一般主体。 4、主观要件: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而且行为人主观上具有出卖的目的。 三、拐卖儿童与拐骗儿童的区别是什么 1、侵犯的权益不同 拐卖儿童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人身自由权利。 拐骗儿童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家庭关系和儿童的合法权益,即采用蒙骗、利诱或者其他方法,使儿童脱离自己的家庭或者监护人的行为。 2、拐卖拐骗的人不同 拐卖儿童罪的对象范围广,既可以是成年妇女,也可以是儿童。 拐骗儿童罪的对象只限于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 3、拐卖拐骗的方式不同 拐卖儿童罪在客观上表现为非法拐骗、绑架、收买、贩卖、接送或者中转妇女、儿童的行为。其中,拐骗和贩卖是拐卖儿童罪中最主要、最常见的客观表现。 拐骗儿童罪的在客观上表现为采用蒙骗、利诱或者其他方法,使儿童脱离家庭或者监护人。手段多样,可直接对儿童实行,也可对儿童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实行。 4、犯罪目的不同 拐卖儿童罪,直接故意,且行为人主观上具有出卖目的,是为了贪图钱财,贩卖牟利。只要行为人以出卖为目的实施了拐骗、绑架、收买、贩卖、接送、中转被拐妇女、儿童行为之一的,即构成拐卖儿童罪。至于是否卖出,即犯罪目的是否实现不影响本罪的成立。 拐骗儿童罪,直接故意,主观上主要是为了收养或者使唤、奴 役,也有因喜欢儿童或将其收养为自己的子女而实施拐骗的。 5、刑罚不同 根据《刑法》240条的规定,犯拐卖儿童罪的,处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情节特别严重的,处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根据《刑法》第262条的规定,拐骗不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脱离家庭或者监护人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四、拐骗儿童罪的构成要件是什么 (一)主体 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且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 (二)主观方面 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对于拐骗儿童的犯罪行为,不论其动机、目的如何,均不影响本罪的成立。 (三)客体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家庭关系和儿童的身心健康。拐骗的对象是不满十四周岁的男、女儿童。 (四)客观方面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采用蒙骗、利诱或者其他方法,使儿童脱离自己的家庭或者监护人的行为。 “拐骗”,主要是指使用欺骗、利诱或者其他手段,将不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带走。 “脱离家庭或者监护人”是指使不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脱离家庭或者离开父母或其他监护人,致使不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监护人不能继续对该未成年人行使监护权。 拐骗未满16周岁的判什么罪,被拐卖对象不满十四周岁,会构成拐骗儿童罪,并且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知道被拐卖对象年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构成拐骗妇女、儿童罪,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看完上文内容后,还有其他想要咨询的问题,点击下方“立即咨询”按钮,会有专业律师在线为您解答。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