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合同终止后能够解除合同吗 |
分类 | 合同事务-合同终止 |
解答 |
一、合同终止后能够解除合同吗 合同终止后不能解除合同。合同只有在有效成立后、履行完毕前才发生合同解除的效力。合同终止之后,合同双方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归于消灭,不存在合同解除的情形。 《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二条 当事人协商一致,能够解除合同。 当事人能够约定一方解除合同的事由。解除合同的事由发生时,解除权人能够解除合同。 二、合同履行完毕后是否还能够解除 合同履行完毕后不能再解除。 合同解除与债务已经按照约定履行均是合同权利义务终止的情形,合同权利义务终止是上一位阶的概念,包括了合同解除、债务已经按照约定履行以及其他情形。 债务已经按照约定履行,又称履行完毕,是指合同中的债务已经按照合同的约定得到了完全履行,满足了债权人的债权,合同目的得以实现。 对于债务已经按照约定履行的合同,其权利义务已经终止,不需要通过合同的解除再对其权利义务终止一次。 《民法典》第五百五十七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债权债务终止: (一)债务已经履行; (二)债务相互抵销; (三)债务人依法将标的物提存; (四)债权人免除债务; (五)债权债务同归于一人; (六)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终止的其他情形。 合同解除的,该合同的权利义务关系终止。 三、因情势变更能够申请解除合同吗 能够因情势变更而申请解除合同。情势变更是指合同成立后,合同的基础条件发生了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无法预见的、不属于商业风险的重大变化,继续履行合同对于当事人一方明显不公平的,受不利影响的当事人能够与对方重新协商;在合理期限内协商不成的,当事人能够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解除合同。 情势变更属于能够解除合同的法定情形,所以是能够申请解除合同的。 《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三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能够解除合同: (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二)在履行期限届满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 (三)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 (四)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五)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以持续履行的债务为内容的不定期合同,当事人能够随时解除合同,但是应当在合理期限之前通知对方。 在上面的文章内容中,我们已经解答了关于合同终止后能够解除合同吗的问题,相信大家已经对此有一定的了解了。如果本篇文章还没有完整解答您的问题的话,能够点击下方“立即咨询”按钮,专业律师能够在线为您解答。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