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失信人怎么解除 |
分类 | 诉讼仲裁-判决执行 |
解答 |
一、失信人怎么解除 失信人员的相关处理方式总体上可以归纳分为以下几类: 首先,失信主体可以主动提出申请,请求解除对其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决定。若失信主体坚信将自身列入此名单的操作不妥当,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异议。法院将会在接到该申请后的15个工作日之内审查此请求,若审核通过,便可于3个工作日之内从失信清单中将相应失信信息予以撤除。 其次,失信被执行人在落实了生效法律文书所规定的相关义务之后,同样可以预先提出解除申请。 再者,如果经过双方协商,与申请人能够达成执行和解协定,且已顺利履行了相关义务,那么失信被执行人同样有权提出撤销申请。 最后,当失信被执行人进入失信名单的时限完成时,法院将在接收到相关申请之后的三个工作日之内,从失信名单中撤下其信息。 值得特别关注的是,当有证据显示履约过程存在此类情况时,人民法院甚至可能直接提前消除失信信息。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具体需求,请咨询专业律师。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若干规定》第八条 人民法院应当将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向政府相关部门、金融监管机构、金融机构、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及行业协会等通报,供相关单位依照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在政府采购、招标投标、行政审批、政府扶持、融资信贷、市场准入、资质认定等方面,对失信被执行人予以信用惩戒。人民法院应当将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向征信机构通报,并由征信机构在其征信系统中记录。国家工作人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被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人民法院应当将失信情况通报其所在单位和相关部门。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被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人民法院应当将失信情况通报其上级单位、主管部门或者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 二、失信人怎么查限制出境 失信人需要查询是否被限制出境的情况,可以向所在地的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局查询。限制出境即不准许人员。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吗,中国公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准出境: 1、没有出境入境证件或者拒绝、逃避接受边防检查的; 2、被判处刑罚尚未执行完毕或者属于刑事案件被告人、犯罪嫌疑人的; 3、有没有完结的民事案件,人民法院决定不准出境的; 4、因妨害国(边)境管理受到刑事处罚或者因非法出境、非法居留、非法就业被其他国家或者地区遣返,还没有达到不准出境规定年限的; 5、可能危害国家安全和利益,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决定不准出境的; 6、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不准出境的其他情形。 被执行人为自然人的,被限制消费后,不得有以下高消费及非生活和工作必需的消费行为: 1、乘坐交通工具时,选择飞机、列车软卧、轮船二等以上舱位; 2、在星级以上宾馆、酒店、夜总会、高尔夫球场等场所进行高消费; 3、购买不动产或者新建、扩建、高档装修房屋; 4、租赁高档写字楼、宾馆、公寓等场所办公; 5、购买非经营必需车辆; 6、旅游、度假; 7、子女就读高收费私立学校; 8、支付高额保费购买保险理财产品; 9、乘坐G字头动车组列车全部座位、其他动车组列车一等以上座位等其他非生活和工作必需的消费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管理法》第十二条 中国公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准出境: (一)未持有效出境入境证件或者拒绝、逃避接受边防检查的; (二)被判处刑罚尚未执行完毕或者属于刑事案件被告人、犯罪嫌疑人的; (三)有未了结的民事案件,人民法院决定不准出境的; (四)因妨害国(边)境管理受到刑事处罚或者因非法出境、非法居留、非法就业被其他国家或者地区遣返,未满不准出境规定年限的; (五)可能危害国家安全和利益,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决定不准出境的;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不准出境的其他情形。 法律是社会的基石,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正的重要手段。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权威。正如本文的标题所提出的问题,“失信人怎么解除”,法律不仅是一种规定,更是一种教育和引导。我们应该从法律中学习如何正确地行事,如何尊重他人的权益,如何维护社会的公正和公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法治社会的理想,才能真正实现公正和公平。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