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行政诉讼怎么确定被告 |
分类 | 行政类-行政诉讼 |
解答 |
一、行政诉讼怎么确定被告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作出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被告。 经复议的案件,复议机关决定维持原行政行为的,作出原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和复议机关是共同被告; 复议机关改变原行政行为的,复议机关是被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二十六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作出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被告。 经复议的案件,复议机关决定维持原行政行为的,作出原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和复议机关是共同被告; 复议机关改变原行政行为的,复议机关是被告。 复议机关在法定期限内未作出复议决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起诉原行政行为的,作出原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被告; 起诉复议机关不作为的,复议机关是被告。 两个以上行政机关作出同一行政行为的,共同作出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共同被告。 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所作的行政行为,委托的行政机关是被告。 行政机关被撤销或者职权变更的,继续行使其职权的行政机关是被告。 二、行政诉讼怎么写起诉书 首要之事便是清晰明了地填写贵方的姓名以及您作为原告的身份,以便让对方知晓究竟何人针对他们发起诉讼。紧接着便需罗列与起诉相关的具体机构或个人——也即被告的详细信息,包括其名、址等各项内容。为了避免日后出现任何寻找不到当事人的情况,上述提交的名称及地址必须准确无误。 其次,应阐明原被告之间纠纷的起因所在,亦即是案件的案由。在此环节中,应将事情来龙去脉详细述说,无论是未能依法审批土地权益,还是无理漫天苛扣罚款费用等事宜,皆需要表述明确,使阅读者一目了然您所诉求的缘由。 再次,便是拟定您的诉讼请求。在这部分,请务必将您期望实现的结果阐述清楚,如恳请撤销某种决议或是请求赔偿损失等事项。 然而请您留意,提出的要求均须符合合理且合法的原则,切勿提出不恰当甚至于虚假的诉求。 《行政诉讼法》第五十一条 人民法院在接到起诉状时对符合本法规定的起诉条件的,应当登记立案。 对当场不能判定是否符合本法规定的起诉条件的,应当接收起诉状,出具注明收到日期的书面凭证,并在七日内决定是否立案。不符合起诉条件的,作出不予立案的裁定。裁定书应当载明不予立案的理由。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 起诉状内容欠缺或者有其他错误的,应当给予指导和释明,并一次性告知当事人需要补正的内容。不得未经指导和释明即以起诉不符合条件为由不接收起诉状。 对于不接收起诉状、接收起诉状后不出具书面凭证,以及不一次性告知当事人需要补正的起诉状内容的,当事人可以向上级人民法院投诉,上级人民法院应当责令改正,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享有公民权并具备法人资格或其它合法权益者,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则该案件中作出行政行为的行政主体即被列为被告。对于经过重审审批的案件,如果复议机关最终做出了维持原行政行为的裁决,那么原来作出行政行为的行政部门与复议机关将共同成为被告;然而,若复议机关对原行政行为做出调整,那么复议机关就会被指定为案件的唯一被告。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