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强制执行对方没有财产怎么办 |
分类 | 诉讼仲裁-判决执行 |
解答 |
一、强制执行对方没有财产怎么办 如若面临被强制执行方无资产可供执行的状况时,建议您可尝试以下几种途径来解决问题:首先,若被主张债权的人存在婚姻关系,您有权请求法院对其配偶的共有财产进行强制执行;其次,申请执行人作为帮助法院寻找被执行者其他潜在财产线索的关键人物,应积极提供相关信息与协助;最后,若经详细调查仍未发现被执行人拥有任何可用于偿还债务的财产,法院应对此种情况做出中止强制执行的裁决。 值得注意的是,申请法院执行的必要前提是: 1、申请执行的法律文书已正式生效; 2、该法律文书具备被执行的授权事项; 3、申请执行人为法律文书所规范的合法权益所有人或是权益承受人; 4、被要求履行执行责任的一方,未能按照规定期限完成相应义务; 5、此类执行行为需在执行法院权限范围之内。 然而,在法院实施强制执行的过程中可能产生以下后果: 第一,若属于有能力履行却拒绝执行的情况,涉事人士可能会遭受包括拘留、罚款在内的严厉处罚。情节特别严重者,极有可能构成拒不执行判决判决的刑事犯罪行为; 第二,强制迁离房屋或撤出土地,具体而言指的是人民法院执行机构采取强硬手段,将被申请执行人在某地所拥有的财产强制搬迁并移交至申请执行人手中; 第三,启动对被申请执行人银行存款的查询、冻结及划拨程序; 第四,科以留置、提取被申请执行人的收入; 第五,执行被申请执行人的财产扣留、拍卖、变卖等操作。 需要强调的是,当无可供执行财产导致无法顺利完成执行任务时,法院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诸如限制被执行人高消费、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等救济措施,以期最终达到敦促被执行人员早日主动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的目的。 《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四十八条 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应当报告当前以及收到执行通知之日前一年的财产情况。被执行人拒绝报告或者虚假报告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对被执行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有关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或者直接责任人员予以罚款、拘留。 二、强制执行对老赖基本无效的原因是什么 在中国的司法体系中,法院强制执行并不等同于失信被执行人(即我们通常所说的“老赖”)。只有当被执行人未遵守已生效的法律文书中所规定的责任与义务时,并存在诸如虚假诉讼、虚假仲裁或通过隐匿、转移资产等方式逃避执行,或者毫无正当理由地拒绝履行执行和解协议等特定情况下,他们的名字才可能被列在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上,从而成为失信被执行人。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若干规定》第一条 被执行人未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将其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依法对其进行信用惩戒: (一)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的; (二)以伪造证据、暴力、威胁等方法妨碍、抗拒执行的; (三)以虚假诉讼、虚假仲裁或者以隐匿、转移财产等方法规避执行的; (四)违反财产报告制度的; (五)违反限制消费令的; (六)无正当理由拒不履行执行和解协议的。 在强制执行过程中,如遭遇被执行人无可供执行的财产状况时,建议申请人积极探索是否存在其与配偶共有的财产。此时,申请人应当主动协助法院查找其他可能的财产线索。若经过一番努力依旧无法找到可供执行的财产,那么法院方面有权依法决定暂时终止执行程序。除此之外,法院还可以考虑实施限制高消费以及将被执行人纳入失信名单等惩戒手段,以督促被执行人尽快履行法定责任和义务。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