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员工离职后非法倒卖公司财产怎么处理 |
分类 | 劳动纠纷-劳动关系 |
解答 |
一、员工离职后非法倒卖公司财产怎么处理 截至当前,中国尚未设立非法转移公司资产罪这一罪名。 相类似的犯罪行为被概括为“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通常情况下,该罪行是指在已由人民法院作出法律效力判定或裁决之后,被告方具备履行能力却故意拒绝执行且情节较为严重的行为。 对于这类具有履行能力但却故意拒绝执行人民法院判决、裁定的行为,情节严重者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的刑事处罚; 若情节特别严重,则可能被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同时还需承担相应的罚金刑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 ?【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 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二、员工离职后还要签订保密协议吗 在签署竞业限制协议之后,若雇员忠实遵守竞业限制约定,那么根据协议中所做的规定,将依照约定来支付相关费用; 假如协议并无明确记载,则雇主需依据雇员在解除劳动合同之前连续12个月所得到的平均薪资的30%,逐月向其支付相应的经济补偿金。 在此情况下,如果当事人在其劳动合同或保密协议之中都已经约定清楚了竞业限制条款,但是却未能就此规定经济补偿的支付事项进行商定,那么当这些雇员切实履行了竞业限制义务后,如向雇主索求经济补偿时,应当得到人民法院的支持。 反之,倘若当事人在劳动合同或是保密协议中约定了竞业限制以及经济补偿,然而在合法解除劳动合同时,除非双方达成额外的协议,否则雇主要求雇员须履行竞业限制义务,亦或是一旦雇员已履行了竞业限制义务,便进而主张要求雇主支付相应经济补偿的请求,也都会得到人民法院的支持。 通常情况下,大部分企业都会选择与那些掌握了企业商业机密的员工签署专门的《保密协议》。 由于公司的管理层很可能对保密义务与竞业禁止的关联性造成误解,实质上,竞业禁止只是保障企业商业秘密不被泄露和滥用的手段之一,通过设定适当的竞业禁止条款,能够有效地降低雇员在离职后改投与其原先东家存在激烈市场竞争关系的其他企业工作时,泄露及滥用原雇主商业秘密的风险。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三条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和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保密事项。 对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条款,并约定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在竞业限制期限内按月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四条 竞业限制的人员限于用人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竞业限制的范围、地域、期限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的约定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 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前款规定的人员到与本单位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的有竞争关系的其他用人单位,或者自己开业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的竞业限制期限,不得超过二年。 法律的力量不仅仅在于它的约束力,更在于它的教育和引导作用。它教育我们如何正确地行事,如何尊重他人的权益,如何维护社会的公正和公平。正如本文的标题所提出的问题,“员工离职后非法倒卖公司财产怎么处理”,我们可以从中得到许多有价值的启示和教训。我们应该珍视这些教训,将它们内化为我们的行为准则,以便更好地遵守法律,更好地生活在这个法治社会中。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