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交通事故纠纷中,怎样判断是不是交通肇事逃逸呢 |
分类 | 交通事故-交通肇事 |
解答 |
一、交通事故纠纷中,怎样判断是不是交通肇事逃逸呢 行为人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认定为肇事逃逸。 行为人在逃逸时必须明知自己的行为导致了交通事故的发生; 其次行为人实施了逃离事故现场的行为; 最后逃逸的目的是为了逃避法律追究,符合上述三点的认定构成肇事逃逸。 肇事逃逸的后果为,会被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可以并处十五日以下拘留。 构成犯罪的会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刑法》第133条 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二、交通事故纠纷找哪个部门 在交通事故纠纷发生后,如欲寻求调解解决途径,可咨询当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 依据国家相关法律规定,当有关当事人对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所组织的调解程序未能达成一致意见时,可以选择申请由人民调解委员会负责开展进一步调解工作,或者选择直接向人民法院提出民事诉讼请求。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八十六条 当事人申请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调解的,应当在收到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道路交通事故证明或者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维持原道路交通事故认定的复核结论之日起十日内一致书面申请。 当事人申请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调解,调解未达成协议的,当事人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或者申请人民调解委员会进行调解。 驾驶者在肇事逃逸的情况下,首先需要明确知晓自身行为已经引起了交通事故的产生;其次,他们必须实际采取了逃离事故现场的行动;最后,逃逸的根本动机和目的应是规避法律责任的追究,只有满足这三个必要条件才能被确认为构成真正意义上的肇事逃逸。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