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刑法中犯罪未遂的概念和特征 |
分类 | 刑事辩护-刑事犯罪辩护 |
解答 |
一、刑法中犯罪未遂的概念和特征 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 特征: 主观上,行为人实行犯罪的意志已经通过客观的实行行为开始表现出来; 客观上,行为人已经开始直接实施具体犯罪构成要件的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三条 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二、刑法中犯罪未遂怎么处罚 当我们考虑到犯罪未遂的情况时,应当根据其实施的罪行类型,参照既遂犯的量刑标准进行相应的较轻或减轻的惩罚。 但是,最终的判决结果如何还需要依据已判类型罪行的结构和特征来详细判断。 犯罪未遂,简单来说,就是已经正式展开犯罪行动,然而却因为行为人无法控制的外部因素导致计划未能实现。 这里所说的“已经展开犯罪行动”,特指行为人已经开始实施刑法规定的特定犯罪构成元件的行为。 概括而言,犯罪未遂主要分为两种类型——实行过程结束的未遂和尚未结束的未遂,以及能够实行犯罪的未遂和无法实行犯罪的未遂。 前者是以犯罪行为是否完成为衡量标准,而后者则基于行为执行能否真正达成犯罪罪责的执行以确定。 《刑法》第二十三条 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 特征: 主观上,行为人实行犯罪的意志已经通过客观的实行行为开始表现出来; 客观上,行为人已经开始直接实施具体犯罪构成要件的行为。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