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取保候审的都是什么案件 |
分类 | 刑事辩护-取保候审 |
解答 |
一、取保候审的都是什么案件 取保候审制度在众多案件中均得以实施应用,其中最为普遍的情形涉及到罪行相对轻微、可能被判处管制、拘役或单独执行附加刑的事件; 有可能被判处罚金以上刑期,但通过取保候审方式不会对社会产生重大危害的案件; 以及患有严重疾病、生活无法自理,或是正处于孕期或哺乳期的女性犯罪嫌疑人或被告,通过取保候审方式也不会对社会造成重大危害的案件; 此外,若案件的羁押期限已届满,而相关调查仍未完成,此时也需采用取保候审措施。 总的来说,能否进行取保候审,必须全面权衡案件的具体情况及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个体状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 【取保候审的条件与执行】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取保候审由公安机关执行。 二、取保候审后可以跟同案人员联系吗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被依法得以保释待审的嫌疑犯或被告有明确的约束,即不得与特定人士进行会面或是通信交流,而这些所谓的特定人士中也包括了与他们存在共同罪行的其他成员。 在这样的背景环境下,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必须严格遵守以下规定: 未经执行机关的批准,不得擅自离开其所居住的城市、乡村; 在接到传唤时,应立即前往指定地点接受调查; 同时,不得以任何方式对证人的作证行为产生干扰。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一条 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遵守以下规定: (一)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 (二)住址、工作单位和联系方式发生变动的,在二十四小时以内向执行机关报告; (三)在传讯的时候及时到案; (四)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扰证人作证; (五)不得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可以根据案件情况,责令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遵守以下一项或者多项规定: (一)不得进入特定的场所; (二)不得与特定的人员会见或者通信; (三)不得从事特定的活动; (四)将护照等出入境证件、驾驶证件交执行机关保存。 三、取保候审一定要找律师吗现在 在取保候审环节中,并不强制要求具备法律资质的律师进行协助办理。然而,鉴于律师具备丰富的法律法规知识以及诉讼技巧,他们在这一阶段中能够发挥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可以更为精准地把握申请取保候审的最佳时机,精心准备详实且完备的申请材料,并且根据事例的实际情况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法律意见。对于事例情况相对简单,且当事人及其亲属对相关法律规定和程序有一定理解的情况下,自行申请取保候审也是完全可行的选择。然而,自行申请取保候审可能会因为缺乏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导致申请理由不够充分或者提交的材料存在缺失等问题,进而影响到取保候审申请的成功率。因此,在决定是否寻求律师帮助时,需要全面权衡事例的复杂性、个人的法律知识储备等多方面因素。 取保候审适用于:1、罪行轻微,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附加刑;2、可能判处罚金以上,但不会危害社会;3、患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或孕哺期女性,不致社会危害;4、羁押期满,调查未完。是否取保,需综合考量案情与嫌疑人状况。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