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民法典继承的遗产是否是共同财产 |
分类 | 婚姻家庭-遗产继承 |
解答 |
一、民法典继承的遗产是否是共同财产 按照法律规定,继承的遗产要分为两种类型判断是否属于夫妻共同财产。 第一种: 按照法定继承或者遗嘱中表明由夫妻双方继承的遗产属于夫妻共同财产。 第二种: 按照遗嘱继承,遗嘱中表明由单独一方继承的遗产属于夫妻个人财产。 《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二条 ??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下列财产,为夫妻的共同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 (一)工资、奖金、劳务报酬; (二)生产、经营、投资的收益; (三)知识产权的收益; (四)继承或者受赠的财产,但是本法第一千零六十三条第三项规定的除外; (五)其他应当归共同所有的财产。 夫妻对共同财产,有平等的处理权。 二、民法典继承编司法解释 (一)具有法律效益的公证遗嘱,通常是由经过国家权威公证机构确认验证过的遗嘱文件。 (二)遗产继承方面,自书遗嘱也被广泛采用;这种方式下,遗嘱人可以亲自阐述并记录遗嘱的核心内容。 (三)代书遗嘱是指:遗嘱人不直接完成书面遗嘱的编写过程,而是将口述意向传达给其他人,再由他们根据遗嘱人的意思进行具体起草和撰写。 (四)以录音遗嘱为例,这类遗嘱的有效性建立于遗嘱人口述的意思表达,但需由他人将所述内容予以录音,形成可供日后检阅的文件依据。显然,以上提到的五类遗嘱形式,其价值高低依次为公证遗嘱、自书遗嘱、代书遗嘱以及录音遗嘱。 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遗嘱人士实施的遗嘱都能被视作合法有效的。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继承编的解释(一)》第一条 继承从被继承人生理死亡或者被宣告死亡时开始。宣告死亡的,根据民法典第四十八条规定确定的死亡日期,为继承开始的时间。 第二条 承包人死亡时尚未取得承包收益的,可以将死者生前对承包所投入的资金和所付出的劳动及其增值和孳息,由发包单位或者接续承包合同的人合理折价、补偿。其价额作为遗产。 根据我国现行相关法规确定,遗产的归属权可区分为两类主要条款进行综合衡量:其一是根据法定继承,亦或是遗嘱中所明确指定分配给夫妇双方所有的部分;第二则是依照遗嘱分配的情况,即遗嘱中注明仅限于某一方享有所有权的遗产,该部分应为个人私有财产。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