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取保候审解除以后还会续吗 |
分类 | 刑事辩护-取保候审 |
解答 |
一、取保候审解除以后还会续吗 在司法实践中,一旦解除取保候审状态,通常情况下将无法进行续期处理。 因为取保候审作为一项刑事诉讼程序中的强制性措施,其存在的意义在于保障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在审判期间能够正常参与诉讼活动。 然而,若在解除取保候审之后,案件出现了新的发展动态或者相关情况发生了显著改变,导致取保候审措施不再符合当前形势所需,那么将不得不终止该措施并依据实际情形采取其他适合的刑事法律手段。 不过需注意,即便再次采取其他刑事强制措施,也并非取保候审的延续操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 【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的期限及其解除】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 司法实践中,解除取保候审通常无法续期。取保候审是保障诉讼的措施。解除后若案件有新情况或变化,会终止并采取其他刑事手段,再次采取的也非取保候审延续。 二、取保候审的保证人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解除羁押待审(简称“取保候审”)所需担保人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第一,保证人需与案件无直接关联性。 即保证人和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均未卷入案情有所牵涉的利益冲突之中。 第二,作为保证责任人的保证人需具备足够的责任承担能力。 换言之,保证人须在法律意义上具有完全独立的民事行为能力。 第三,保障人不得因政治制裁而受到剥夺,亦不可身陷人身自由受限的困境。 第四,保证人应该拥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及常住寓所,同时必须在被担保人长期居住场所内拥有属于自己的长久居所,以及保持稳定的经济收入来源。 《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九条 保证人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与本案无牵连; (二)有能力履行保证义务; (三)享有政治权利,人身自由未受到限制; (四)有固定的住处和收入。 三、取保候审期间又被告诈骗取保人怎么办 在被取保候审期间,倘若又涉嫌犯下了新型的诈骗犯罪,那么这个状况将变得极其严峻复杂。首先,有可能由于此类新案情的发生,先前所设定的取保候审条件将被取消,进而使公安机关有充分的权力去采取更加严格严密的强制手段,例如刑事拘留或是拘捕。面对这样的境地,我们应当全方位综合考虑先前与当前犯罪事件的性质、恶劣程度以及对于社会造成的伤害等等诸多因素。如果关于这部新的诈骗指控的证据确凿无疑,那么该被告人很有可能会面临数罪并发的处罚。在此种情形下,被取保候审者应当尽最大努力来配合相关部门完成调查工作,诚实坦率地交代清楚自身的全部违法行为。同时,强烈建议尽快寻求专业律师的协助和支持,以便得到更多的法律援助,保障您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律师在这个过程中将能从事件的实际情况、相关证据的核实、法律适用等多角度出发,全力以赴地为您进行辩护,争取尽量减轻法院对此类事件判决时的惩罚力度。 司法实践中,解除取保候审通常无法续期。取保候审是保障诉讼的措施。解除后若案件有新情况或变化,会终止并采取其他刑事手段,再次采取的也非取保候审延续。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