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假释的条件有哪些,法律如何规定 |
分类 | 刑事辩护-刑事处罚辩护 |
解答 |
一、假释的条件有哪些,法律如何规定 对于假释的准入条件,我们必须明确以下几点: 首先,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需完成原判决刑期的二分之一以上方可提出申请; 而对于被判定为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来说,实际上需服役满十三年。 其次,他们必须严格遵守监狱中的各项管理制度,积极接受教育和改造。 此外,他们应展现出诚挚的忏悔态度和良好的行为表现,切实证明其已经洗心革面,不再具有复罪可能性。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八十一条的具体规定,经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践刑期二分之一以上,而被判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则需实际服刑满十三年后,并在符合上述条件的基础上,还得保证认真遵循监狱内部规章,全力投入接受教育改造,呈现出深深的忏悔之情,以及摒弃了再次犯罪的任何可能因素,才可获得假释资格。 当然,如若存在特别情况,经过最高人民法院的认真审核批准,那么上述执行刑期的限制就可被豁免。 但是,对于那些曾被判定涉及到诸如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纵火、爆炸、投放入危险物质等极具人身危险性的犯罪行为,同时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及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是不允许假释的。 在对犯罪分子进行假释决策时,必须全面考虑到他在假释之后还有可能给所在社区带来的潜在影响。 《刑法》第八十一条 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十三年以上,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的,可以假释。 如果有特殊情况,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可以不受上述执行刑期的限制。 对累犯以及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 对犯罪分子决定假释时,应当考虑其假释后对所居住社区的影响。 二、假释的条件是什么 关于假释的法定条件,以下几点值得我们高度关注: 首先,罪犯必须严格遵循监狱管理规定,积极接受思想教育和劳动改造,确实展现出深刻诚恳的悔过之情并未存在再次违法犯罪的风险。 其次,对于所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来说,其已经履行了原定处罚期限的二分之一以上; 而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罪犯则需要实际服刑满13年以上。 最后,罪犯不能是累犯,也不能是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纵火、爆炸、投置危险物质或参与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而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之罪名。 《刑法》第八十一条 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十三年以上,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的,可以假释。如果有特殊情况,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可以不受上述执行刑期的限制。 对累犯以及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 对犯罪分子决定假释时,应当考虑其假释后对所居住社区的影响。 对于假释的准入条件,我们必须明确以下几点: 首先,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需完成原判决刑期的二分之一以上方可提出申请; 而对于被判定为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来说,实际上需服役满十三年。 其次,他们必须严格遵守监狱中的各项管理制度,积极接受教育和改造。 此外,他们应展现出诚挚的忏悔态度和良好的行为表现,切实证明其已经洗心革面,不再具有复罪可能性。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八十一条的具体规定,经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践刑期二分之一以上,而被判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则需实际服刑满十三年后,并在符合上述条件的基础上,还得保证认真遵循监狱内部规章,全力投入接受教育改造,呈现出深深的忏悔之情,以及摒弃了再次犯罪的任何可能因素,才可获得假释资格。 当然,如若存在特别情况,经过最高人民法院的认真审核批准,那么上述执行刑期的限制就可被豁免。 但是,对于那些曾被判定涉及到诸如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纵火、爆炸、投放入危险物质等极具人身危险性的犯罪行为,同时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及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是不允许假释的。 在对犯罪分子进行假释决策时,必须全面考虑到他在假释之后还有可能给所在社区带来的潜在影响。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