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非婚生子女抚养费协议受法律保护吗 |
分类 | 婚姻家庭-子女抚养 |
解答 |
一、非婚生子女抚养费协议受法律保护吗 非婚生子女抚养费协议在法律上的地位与保护 关于未婚生育子女抚养费用的协议在法律上是可以得到保障的,然而,当协议的具体条款与现行法律规定明显相悖或者违背社会普遍认同的道德规范时,就可能会导致这种协议不被法律所认可和保障。 另外,如果当事人在签订协议之时并非出于其自主自愿的意愿,或者其中一方在签署协议时并不具有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这样的情况同样也会使协议失去法律效力。因此,只要在签署非婚生子女抚养费用协议的过程中,不出现以上列举的这些情况,那么这份协议便具有了法律约束力,并将依法受到法律的保护。《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 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第一百四十四条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二、非婚生子女抚养费的标准具体是什么 1.具有稳定经济来源的父母,抚养未成年子女所需承担的费用通常可以按照他们每月总收入的20%-30%进行计算。如果需要负担两名甚至更多孩子的抚养费用时,不妨将此比例适度提高,但是在任何情况下,均不能超过父母每月总收入的50%。其中所提到的“月总收入”,需特别注意它并非简单理解为工资总额,还应包括所有的薪资、奖金以及其他各类奖励性收入。在需要核实相关信息时,父母本人或者律师团队皆可提出申请,由法院指派调查令进行深入调查。 2.对于没有固定职业和稳定收入来源的父母亲来说,他们抚养孩子所需承担的费用则可以根据当年的总收入或者是同行业的平均收入,以符合上述规定(即前述有配偶者承担的)之比例进行计算。此处的“当年总收入”或是同行业平均收入,特通常参照《道路交通事故赔偿项目参照标准》中的数据,主要是参考由统计部门公布的全国年平均人均收入和年平均个人生活消费支出数据来作为计算标准与依据。 3.若存在有特殊情况的情形,如未成年子女长期罹患重大疾病,或者未成年子女肢体残缺,需要特殊照料等因素时,根据子女所需实际开支情况,父母有权利适当提高或降低支出比例,以确保他们对子女应有义务的履行,这样的特殊情况也适用于前述第一点中的规定。《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五条 离婚后,子女由一方直接抚养的,另一方应当负担部分或者全部抚养费。负担费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长短,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 前款规定的协议或者判决,不妨碍子女在必要时向父母任何一方提出超过协议或者判决原定数额的合理要求。 三、非婚生子女不满2周岁怎么判 我国现行法律规定,对于年龄未满两周岁且属于非婚生育的子女,应当优先由其母亲承担起直接抚育的责任。这一决定主要考虑到婴幼儿对母爱在日常生活照料以及精神需求方面所表现出的高度依赖性。然而,若母亲在此过程中因患有严重疾病或丧失育儿能力而无法承担抚养义务,或者即便具备抚养资源却未能履行相关责任,抑或是存在其他显然不适合与其子女共同生活的外在因素,那么法院有权将该儿童判归父亲直接收养。在任何一种判决结果下,父母双方仍需履行各自的抚养义务,直至子女年满十八岁成年为止。至于抚养费的具体金额,则会依据子女的实际生活需求、父母俩人的经济负担能力以及当地社会的实际生活水平予以判定。 非婚生子女抚养费协议的法律地位与保护取决于其是否符合法律规定和道德规范。若协议内容违法或违背道德,法律可能不认可。若签订时非自愿或一方无民事行为能力,协议也无效。只要符合规定,协议具有法律约束力,受法律保护。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