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取保候审期间又被治安处罚规定是什么 |
分类 | 刑事辩护-取保候审 |
解答 |
一、取保候审期间又被治安处罚规定是什么 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若犯罪嫌疑人事先被批准取保候审,但在这一过程中再次触犯了治安管理处罚法,刑法将对其实施严厉的行政惩罚并在处罚结束后,向相关的取保候审执行机构提交罚款或拘留等行政处罚决定书,由其负责上报原定的刑事司法机关,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合法地撤销原来的取保候审令,进而采用其他更为严格的强制性法律措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九条规定,被取保候审人的义务及违反义务的法律后果,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遵守以下规定: 1、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 2、住址、工作单位和联系方式发生变动的,在二十四小时以内向执行机关报告。 二、取保候审属于缓刑吗 毫无疑问,取保候审与缓刑之间有着显著区别。 前者仅为一种羁押与监视行动的实行方法; 然而,后者却是对罪犯所受到的刑事处罚的实施途径之一。 简而言之,这两种机制不仅性质迥异,其运用领域也大相径庭。 然而,作为对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法律保护手段之一,取保候审证明了在该案件中,涉案人员更可能会被判定为社会危害程度较低的犯罪行为人,这样的犯罪者有很大的可能性可以获得缓期刑罚的判决,但这并不代表必然结果,因为法院在审理过程中必须深入考察各种因素,以决定最终的刑罚方式和程度。《刑法》第七十二条 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一)犯罪情节较轻; (二)有悔罪表现; (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三、取保候审期间犯新罪不得从宽处罚吗 在被取保候审期间再度触犯法律,通常情况下并不能获得宽大处理。 取保候审作为一种刑事诉讼法中的强制羁押手段,旨在约束犯罪嫌疑人在这个阶段遵守相关的法规制度。 若该犯罪嫌疑人再度犯罪,这无疑反映出他具备极高的社会危害性,且再度实施犯罪的风险相当高。 依据我国刑法及相关的司法解释,对于此类情形应当采取更为严厉的措施进行制裁。 然而,具体的判罚仍需要全方位地考量到新罪行的性质、情节严重程度、对社会造成的危害以及犯罪者的悔过表现等诸多因素。 倘若新罪行的情节相对轻微,并且犯罪者能够主动投案自首或者有立功等法定的从轻或减轻处罚的情节,那么在量刑过程中也有可能会适当予以考虑,但是总的来说,给予的宽大程度将会受到严格的限制。 若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将受严厉行政惩罚。处罚后,执行机构将提交罚款或拘留等行政处罚决定书,并上报刑事司法机关撤销原取保候审令,采取更严格的法律措施。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