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法律百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法律问题:

 

问题 集资诈骗罪能否提起刑附民
分类 刑事辩护-金融诈骗辩护
解答

一、集资诈骗罪能否提起刑附民

集资诈骗罪能否申请刑附民诉讼

集资诈骗罪并不适合申请刑事附带民事赔偿。它所导致的非法集资财产损失并非由于犯罪分子故意毁损财物引起的,因此无法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提起并获取附带民事诉讼的权利。所谓集资诈骗罪,即以非法占有为主要目的,运用欺骗性的手法进行非法集资活动,涉案金额达到一定程度的违法行为。在判断是否构成集资诈骗罪时,我们需要特别关注罪与非罪之间的界限。对于那些仅仅骗取少量资金且情节相对轻微的行为,不应轻易地将其判定为犯罪。

然而,如果此类行为的情节严重,即便事实上并未非法占有集资款项,仍应视为集资诈骗未遂。对于那些没有非法占有目的、仅在特定范围内筹集资金,并且虽然使用了一定欺诈手段,但并未达到犯罪标准的情况,则不应该被判定为犯罪,而应按照债务纠纷来处理。《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一条

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被害人死亡或者丧失行为能力的,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如果是国家财产、集体财产遭受损失的,人民检察院在提起公诉

的时候,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二、集资诈骗罪主体

集资诈骗罪的犯罪行为人范围广泛,涵盖了所有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此外,单位同样具有成为集资诈骗罪的主体资格。

集资诈骗罪作为一种利用欺骗手段非法集合和占有资金的违法行为,其最终目的在于获取集资款项。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欺骗手段非法筹集资金,且涉案金额较大的,应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留,同时需向被害人支付二万元至二十万元不等的罚金;

若涉及金额庞大或存在其他严重情节的,则需面临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且需要向受害者支付五万元至五十万元不等的罚金;

若是诈骗事件造成的损失极为巨大或者存在其他极其恶劣的情节,则将面临最高刑期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终身监禁,同时必须向受损方全额赔偿五万元至五十万元的罚款或者没收全部财产。

诈骗罪的构成要素包括:

1.侵扰目标:

诈骗罪主要侵害的是公共财物的所有权;

2.现实现象:

诈骗罪的实际表现形式为采用欺诈手法,伪造事实或者掩盖真相等方式,非法收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

3.责任主体:

诈骗罪的实施者应为一般的民事主体;

4.行为心理:

在主观上,诈骗罪应表现出故意心态。《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九十二条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三、集资诈骗罪受害者能追回多少钱

在集资诈骗罪中,受害人能够追回的款项数额主要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与制约。首先,我们需要关注到犯罪分子的违法所得及其目前拥有的资产状况。若犯罪分子仍然保留有尚未被肆意挥霍或者转移的资金,亦或是存在可以迅速变现的资产,那么这些部分通常会被优先考虑用来退还给受害者作为补偿。其次,执法机构对追缴赃款的力度以及执行效率同样会对追回金额产生重要影响。倘若能够及时地冻结涉案账户并查封相关资产,那么追回的可能性将会提高。然而,如果犯罪分子已经将所有赃款挥霍殆尽,或者资产难以追回,那么受害者很可能无法得到全额的赔偿。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可能会根据受害者所遭受的实际损失比例来进行退赔分配。总而言之,具体能够追回多少款项,实难给出一个确切的答案,必须结合各类复杂情况进行全面分析与评估。

集资诈骗罪不适用于刑附民诉讼,因其财产损失非故意毁损财物所致。此罪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欺骗手段集资,金额达到一定程度即违法。判断时需注意罪与非罪的界限,轻微情节不应轻易定罪。若情节严重但未实际非法占有,视为未遂。无非法占有目的且未达到犯罪标准的,按债务纠纷处理。

随便看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

 

Copyright © 2002-2024 lawask.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3 7:3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