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徇私枉法和受贿罪哪个是重罪 |
分类 | 刑事辩护-贪污受贿辩护 |
解答 |
一、徇私枉法和受贿罪哪个是重罪 徇私枉法与受贿罪哪项罪行更为严重? 1.徇私枉法罪系指行为人利用职务之便,故意枉法裁判、曲解法律,致使无辜者遭受追诉,或是令犯罪者逃避惩处的不法行为。 2.受贿罪则是指行为人滥用职权,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条件,非法向他人索求财物,亦或非法收取他人财物的严重违法犯罪行径。 3.具体到实际的客观行为表现方面,徇私枉法罪主要体现为行为人利用其手中的权力,使得原本无罪之人受到不公正的追诉,同时也使得真正有罪之人得以逃脱法律制裁。 4.在量刑标准方面,徇私枉法罪通常会被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而受贿罪的一般量刑则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以罚金。《刑法》第三百八十五条 【受贿罪】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的,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是受贿罪。 国家工作人员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收受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归个人所有的,以受贿论处。 二、徇私枉法和玩忽职守区别是什么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玩忽职守罪与徇私枉法罪之间的本质区别在于主观故意性和犯罪主体的性质。 徇私枉法罪属于故意犯罪,即行为人为追求个人私利或情感而故意触犯法律; 反之,玩忽职守罪则看作为过失犯罪,即由于行为人疏忽大意或无视职业道德导致其渎职行为给社会带来损害。 其次,就犯罪主体而言,徇私枉法罪仅限于从事司法职责的人员,即通常意义上的法官、检察官及警察等执法人员; 而玩忽职守罪的范围更广,其犯罪主体足以涵盖所有拥有国家公职身份的人群。 再者,两种罪行各自表现出不同的行为方式。 徇私枉法罪主要表现为利用职务之便,以不正当手段对已知无罪之人进行追捕、审理,或在刑事裁判过程中故意违反事实和法律作出判定的行为; 而玩忽职守罪则主要集中于公职人员未能履行职责,进而导致公共财产、国家利益或人民利益严重受损的情形。 关于玩忽职守罪的追诉时效问题,一般情况下设定为10年。 根据中国现行刑法第八十七条,犯罪案件经过以下时限将自动终结追诉权: (1)若案件的法定最高刑低于5年有期徒刑,则需在5年内裁定; (2)若案件的法定最高刑处于5年至10年期间,则需在10年内裁决; (3)若案件的法定最高刑为10年以上有期徒刑,则需在15年内决定是否应予追诉; (4)若案件的法定最高刑处于无期徒刑或死刑,则需在20年内决定是否应予追诉。 然而,若确信必须通过追诉来惩处该罪犯,可请求最高人民检察院批准。 在实际情况中,准确确定追诉期限需综合考虑具体案情以及可能被判处的刑罚予以确定。《刑法》第二十七条 【从犯】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是从犯。 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三、徇私枉法和受贿罪怎样处罚 对于徇私枉法罪以及受贿罪,刑罚力度将基于具体犯罪行为的情节进行确定。关于徇私枉法罪,其刑期幅度从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开始,若情节严重则需判处五年至十年不等的有期徒刑;若情节特别严重,则应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至于受贿罪,其刑罚则取决于受贿所得金额及其严重程度。若受贿金额较大或存在其他较重情节,则应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以罚金。若受贿金额巨大或存在其他严重情节,则应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以罚金或没收财产。若受贿金额特别巨大或存在其他特别严重情节,则应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并处以罚金或没收财产;若受贿金额特别巨大且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特别重大的损失,则可能被判处无期徒刑甚至死刑,并处以没收财产。在某些情况下,若同时涉及到徇私枉法罪与受贿罪,通常会对两种罪行进行合并处罚。 徇私枉法罪与受贿罪均属严重违法。徇私枉法利用职权故意曲解法律,导致无辜受害或有罪者逃脱;受贿罪则涉及滥用职权非法索取或收受财物。从量刑上看,徇私枉法罪通常判罚更重,因其对司法公正造成更直接且深远的损害。因此,徇私枉法罪在严重性上可能更胜一筹。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