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法律百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法律问题:

 

问题 造谣诽谤罪是先取证还是先立案
分类 损害赔偿-名誉毁谤
解答

一、造谣诽谤罪是先取证还是先立案

在应对造谣诽谤罪的法律程序中,应先进行取证工作还是先启动立案程序

遭受不实指控或恶意中伤之后,您应当立即收集相关证据,并向所在地的基层人民法院提出自诉申请。法院将会在收到诉状之日起的15个工作日之内,对案件进行审查,并作出是否予以立案的决定。届时,法院会以书面形式通知您立案与否的结果。如果您所提交的证据充分并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那么法院就会依法予以立案处理;反之,如果您未能及时提供进一步的补充证据,那么法院可能会建议您撤销诉讼或者驳回您的起诉请求。

然而,如果在未来的日子里,您又发现了新的证据线索,那么法院是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重新启动审理程序的。

《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二、造谣诽谤罪怎么处罚

根据法律法规,恶意造谣或诽谤他人者,可能面临五天以下的拘留或五百元以下的罚款;

若情况较为严重,将被处以五天至十天的拘留,同时需缴纳五百元以下的罚款。

如果上述行为涉及到实质性的犯罪,例如言语上的侮辱或者诽谤等伤害他人需接受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甚至剥夺政治权利的处罚。

需要注意的是,此类案件只允许受害者提起诉讼,但若严重危及其所在区域的社会秩序以及国家利益时,则不受此限制。

若行为人通过信息网络实施了第一处提及的行为,即通过信息网络侮辱或恐吓他人,若遭遇其侵害的受害者无法自行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但又实属困难提供有效证据的时候,人民法院有权要求公安部门提供协助调查。《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五百元以下罚款: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扬言实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

三、造谣诽谤罪者怎么判

关于诽谤罪或称造谣诽谤罪的法定刑事责任,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对此有所规定。凡触犯该项罪名者,将面临最高三年有期徒刑,至少半年不等的拘役,甚至于多项权利也有可能受到限制或者被剥夺。

然而,在决定特定被告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时,不仅需要考虑他/她所实施的诽谤行为的手法、发生场所及其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等因素,还得结合其他相关因素予以全面斟酌,比如是否得到了受害人的谅解等。假如被指控的行为情节较为轻微,且得到受害人的宽恕与谅解,那么在实际处分上或许会进行从轻处理。反之,如果造成的影响极其恶劣,例如使得被害人出现精神异常状况,甚至逼迫受害人走向自残、自杀等极端道路,那么此类事例就极有可能面临更为严厉的处罚。另外,根据我国现行刑法的规定,即便诽谤内容并未被实质传播扩散出去,但只要其被点击、浏览的人次累计超过五千次,或者被转发的次数突破五百次,便应当被视为符合刑法定义中的“情节严重”。

因此,最终的判决结果需要根据事例的所有细节状况,由依法行使审判权的法院作出公正而适当的裁决。

面对造谣诽谤罪,应首先收集相关证据,并向基层法院提出自诉。法院将在15个工作日内审查并决定是否立案,通知将以书面形式送达。若证据充分且符合法规,法院将立案处理;否则,建议撤诉或驳回。日后发现新证据,法院可重新启动审理。

随便看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

 

Copyright © 2002-2024 lawask.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2 0:5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