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怎么算 |
分类 | 公司经营-工商税务 |
解答 |
一、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怎么算 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方法 依据我国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之规定,应纳税所得额被定义为企业纳税人在某一特定时期内所获取的全部应税收入乘以其相应的税率后减去该期间内法律法规许可的各类费用的净值,此乃企业所得税税额的核心计算基准。对于企业而言,主要的应纳税所得额计算方式可以分为两大类: 第一种,直接法则,即以企业每一个合法的纳税年度内的总收入减去免征所得税、免于征税的收入、各类法定扣除款项以及允许抵扣的往年亏空后的剩余部分来作为应纳税所得额; 第二种,间接法则则是在会计利润总额的基础之上,加上或者减去根据税法规定需要调整的各项项目金额之后,便可得出准确的应纳税所得额。换言之,应纳税所得额等于会计利润总额加上或者减去纳税调整项目金额。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五条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二、企业所得税的计算公式,有没有法律规定 根据我国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中所定义,企业所得税的计算方法可以概括如下:具体计算过程中,应该先确定应纳税所得额的金额,然后再乘以相应的税率,之后减去已享受的减免税额与抵免税额。其中,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方式是由年收入总额扣除允许扣除的项目后得出的。在整个计算中,我们需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的第六条来进行处理,该条款明确指出,企业取得的任何形式的收入,无论是通过货币收益还是非货币收益都被视为总收入,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销售货物所产生的收入;2.提供劳务而获得的收入;3.转让动产、不动产等资产所带来的收入;4.投资者因股票或股权等权益性投资所产生的收益;5.通过存款、贷款等利息性收益获取的收入;6.出租物业所获的租金收入;7.支付专利、商标授权使用费用所产生的收入;8.接受他人赠予的财物所形成的收入;9.其他类型的收入。同时,在总收入中还有一些特殊的收入被划定为“不征税收入”,根据该法则的第七条,这些收入包括:1.来自于财政部门的拨款;2.由政府机构按照法律法规收取且纳入财政财务统一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以及经过国务院批准的其他属于不征税的收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六条 企业以货币形式和非货币形式从各种来源取得的收入,为收入总额。 包括: (一)销售货物收入; (二)提供劳务收入; (三)转让财产收入; (四)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 (五)利息收入; (六)租金收入; (七)特许权使用费收入; (八)接受捐赠收入; (九)其他收入。 三、企业所得税偷税怎么判 依照现行法律规定,关于企业所得税领域内的违法行为判定以及相应罚则,均需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来执行。对于违法行为的定罪环节,如果纳税人利用欺诈、隐匿等手段虚构财务信息,导致填报的纳税申报表不准确或故意不提交纳税申报表,且避税额巨大、占应纳税额达到了总额的10%以上,那么此类行为将构成逃税罪行。而在量刑标准上,对于初次违法者,在税务部门依法下达了追缴通知之后,如能及时足额地补交税款和滞纳金,并已经接受了行政处罚,对其可不予追究刑事责任。但针对有过逃税行为记录的人,5年内因为逃避缴纳税款曾经受到过刑事处罚或者被税务机关两次以上实施行政处罚的情况,除外。未能满足上述豁免条件的,将面临着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同时还需支付罚金;若是数额特别巨大且占应纳税额比例超过了30%以上,将面临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罚款。 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计算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应纳税所得额为企业应税收入减去法定扣除和免税收入后的净值。计算方式分两种:直接法,即总收入减去免税、抵扣项和往年亏空;间接法,即在会计利润总额基础上加减税法调整项目金额。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