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律师会见违反规定如何处理 |
分类 | 刑事辩护-刑事处罚辩护 |
解答 |
一、律师会见违反规定如何处理 当执业律师在与当事人进行会面交流时,倘若出现违背相关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准则的行为,那么他便有可能遭受来自行业内部的惩戒措施,包括但不限于警告、罚款、暂时停止从事律师业务或直接吊销其执业证书等严厉惩罚。然而,情况更为严重者,即涉及到触犯法律底线的行为,则还须承担相应的治安管理处罚乃至刑事责任。举例来说,若某位律师未经法庭允许而擅自向外界披露案件的审理进度或者违反了依法保守客户信息秘密的基本职责,则将会被视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第四十条: 律师在执业活动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设区的市级或者直辖市的区县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给予警告,可以处一万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给予停止执业三个月以上一年以下的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同时在两个以上律师事务所执业的; (二)以不正当手段承揽业务的; (三)在相同案件中为双方当事人代理的; (四)对本人或者其近亲属有利害关系的案件,接受委托并办理的; (五)违反规定接受异地委托的; (六)违反规定收费的; (七)拒绝履行法律援助义务的; (八)从事法律服务以外的经营活动的; (九)私自接受委托、收取费用,接受委托人财物或者其他利益的; (十)利用提供法律服务的便利牟取当事人争议的权益的; (十一)接受对方当事人的财物或者其他利益,与对方当事人或者第三人恶意串通,侵害委托人的权益的; (十二)扰乱法庭、仲裁庭秩序,干扰诉讼、仲裁活动的正常进行的; (十三)泄露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的; (十四)为谋取不正当利益,向司法行政部门、律师协会工作人员行贿,或者指使、诱导当事人行贿的; (十五)其他违反法律、法规、规章或者职业道德的行为。 二、律师会见违反规定 1.严禁向下落案件线索给涉案人员,其中包含有关检举揭露犯行的线索; 2.绝对不容许利用自身的移动设备协助犯人与外部进行通话; 3.严格避免采用任何形式串联口供的行为,也应杜绝通过身体语言或者以暗语、写字条等方法散步有串联嫌疑的信息; 4.禁止邀请非律师参与会面过程,尤其是严禁携带涉案人员的家人参加会见活动; 5.必须严守监所的规定,不向下落监禁场所所禁止的各类信息和物品给当事人; 6.防范在押人员利用会面机会逃离监管场所。《律师执业管理办法》第三十九条 律师代理参与诉讼、仲裁或者行政处理活动,应当遵守法庭、仲裁庭纪律和监管场所规定、行政处理规则,不得有下列妨碍、干扰诉讼、仲裁或者行政处理活动正常进行的行为: (一)会见在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时,违反有关规定,携带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近亲属或者其他利害关系人会见,将通讯工具提供给在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使用,或者传递物品、文件; (二)无正当理由,拒不按照人民法院通知出庭参与诉讼,或者违反法庭规则,擅自退庭; (三)聚众哄闹、冲击法庭,侮辱、诽谤、威胁、殴打司法工作人员或者诉讼参与人,否定国家认定的邪教组织的性质,或者有其他严重扰乱法庭秩序的行为; (四)故意向司法机关、仲裁机构或者行政机关提供虚假证据或者威胁、利诱他人提供虚假证据,妨碍对方当事人合法取得证据; (五)法律规定的妨碍、干扰诉讼、仲裁或者行政处理活动正常进行的其他行为。 三、律师会见违规违法行为怎么处理 针对律师会见过程中出现的任何违规违法行为,均需要依据具体情况以及其所违反的规定进行针对性处置。假设该违规行为较为轻微,那么很有可能将会面临由律师协会实施的行业惩处措施,诸如给予警告或是采取通报批评等形式的惩诫。然而,若情节恶劣,达到违法犯罪的标准,例如向犯罪嫌疑人传输违禁品或者协助供述人员串谋虚假阐述,那么此类不道德的行为将面临被追究刑事责任的风险,同时,司法行政部门也有权吊销其律师执业证书。 在具体处理方式上,首先应当开展全面细致的调查取证工作,核查违规违法行为的真实性及相关证据。接着,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规定,依法对违规者做出相应的处罚裁定。倘若涉事当事人对处罚裁决持有异议,亦可依照法定程序申请复议或者发起诉讼。总的来说,对待律师会见中的任何违规违法行为必须持严谨且认真的态度,确保司法权威得到充分尊重,并维护法律法规的尊严与神圣不可侵害。 律师与当事人会面时,如违反法律与职业道德,将面临行业惩戒,如警告、罚款、暂停执业或吊销证书。严重触犯法律者,还需承担治安管理处罚或刑事责任。例如,擅自披露案件信息或泄露客户信息,将违反《律师法》等法规。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