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行贿罪如何缓刑辩护 |
分类 | 刑事辩护-贪污受贿辩护 |
解答 |
一、行贿罪如何缓刑辩护 对于行贿罪的缓刑辩护工作,主要侧重于以下几个方面:首要的是,辩护律师或许会主张受审人的不良行为程度轻微,并未产生任何严重影响及后果; 其次,倘若受审人身为被告人时具备自首、立下功劳或积极退还赃款等悔过之举,这便可以被视作争取缓刑的有力依据;再者,辩护律师还需深入研究受审人的社会行为表现以及一贯的行为模式,例如是否存在前科记录,是否与邻里社区保持良好的互动关系等。此外,受审人对自身罪行的认识态度以及为补偿受害者付出的努力等因素亦应视为辩护策略的重要环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二条 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一)犯罪情节较轻; (二)有悔罪表现; (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须执行。 二、行贿罪如何去认定自首 坏账准备金认定自首: 首先,对于涉及到的行贿案件,当被告人自行投案后是否供述了案件的主要事实,这一情况应由公诉人员负责提供证据证明。 而关于“主要案件事实”的评估判断以数额为准。 根据相关司法解释明确指出,如果被告人投案后能够清晰且准确地交代出主要案件事实,那么他就构成了自首。 其次,如果受贿方举报了行贿方存在的行贿行为,并且在侦查机关对此类犯罪嫌疑人进而采取强制手段之前,犯罪嫌疑人已经在司法机关的劝解和教育下,如实陈述了自身所犯的罪行,那么这种状态应该被认定为是一种自首。 最后,如果行贿方在被侦查机关采取强制手段以后,仍旧能如实供述侦查机关尚不知道的行贿事实,那么同样可以将其视作自首处理。《刑法》第六十七条 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 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论。 犯罪嫌疑人虽不具有前两款规定的自首情节,但是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可以从轻处罚;因其如实供述自己罪行,避免特别严重后果发生的,可以减轻处罚。 三、行贿罪如何认定罪名 关于对行贿犯罪的认定原则,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考究和评估。 首先,行贿方必须持有谋求不正当利益的明确动机和意图。 而所谓的"不正当利益"则是指那些违背法律规定,或者违反政策、规章、制度所获得的利益。 其次,行贿行为必须表现为向国家公职人员提供财物的具体行动,这些财物可以是货币、实物等具有经济价值的各种形式。 此外,行贿的金额和情节也是决定罪名成立与否的重要因素。 只有当行贿金额达到一定标准,或者存在其他严重情节时,才能构成行贿罪。 通常情况下,行贿金额超过三万元人民币即可视为"数额较大"。 然而,若行贿金额在一万元至三万元之间,并且还存在向三人或以上的对象实施行贿行为等情况,同样也将被判定为行贿罪。 总的来说,对于行贿罪的认定,需要全面考虑到行贿方的主观目的、具体行为、金额大小以及情节轻重等诸多因素。 对于行贿罪的缓刑辩护工作,辩护律师主要侧重于:受审人不良行为程度轻微、自首、立功或积极退还赃款等悔过表现、社会行为表现及前科记录、对罪行的认识态度及补偿受害者努力。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