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劳动纠纷时效怎么计算 |
分类 | 劳动纠纷-劳动争议 |
解答 |
一、劳动纠纷时效怎么计算 劳动纠纷时效性要依实际情况分析处理。劳动争议申请仲裁时效一般为一年,从当事人知道或应知道权益被侵犯起算。劳动关系存续时因拖欠报酬引发争议,申请仲裁不受一年限制;劳动关系终止后,要在终止日起一年内申请。如劳动者离职后发现工资未全额支付,应在一年内申请劳动仲裁。时效问题很关键,需注意把握。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二、劳动纠纷赔偿标准怎么确定 劳动纠纷赔偿标准需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一般来说,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赔偿金则为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若因用人单位未依法缴纳社保等导致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需支付经济补偿。 工资通常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等。 此外,造成劳动者工伤的,赔偿项目还包括医疗费、伤残津贴等。具体赔偿标准需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及实际情况确定。 三、劳动纠纷调解如何申请执行 劳动纠纷调解达成的协议,若一方不履行,另一方可申请执行。首先,需向作出调解协议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所在地的基层人民法院申请。申请时应提交申请书、调解协议等相关材料。法院收到申请后,会进行审查,若符合法定条件,会立案执行。执行过程中,法院可采取查封、扣押、冻结、划拨等强制措施,以确保调解协议的履行。同时,被执行人若有履行能力却拒不履行,可能会被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面临信用惩戒等后果。总之,申请执行劳动纠纷调解协议需依法进行,通过法院的强制力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劳动纠纷的时效计算需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一般来说,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一年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例如,劳动者在离职后发现公司未足额支付工资,应在离职后的一年内申请劳动仲裁。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