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民事诉讼立案程序是怎样 |
分类 | 诉讼仲裁-受理范围 |
解答 |
一、民事诉讼立案程序是怎样 民事诉讼立案流程:原告撰写起诉状,含双方信息、诉讼主张、事实与法律依据,提交至管辖法院。法院审查材料完整性与起诉资格,符合条件者七日内立案并通知,不符者出具不予受理裁定。原告可于裁定书送达后十日内向上级法院上诉。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六条 人民法院应当保障当事人依照法律规定享有的起诉权利。对符合本法第一百二十二条的起诉,必须受理。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作出裁定书,不予受理;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 二、民事诉讼立案的条件是哪些 处理案件前,需满足以下条件:原告须与案件有直接利益关系;明确被告身份信息;提出具体诉讼请求和事实、法律依据;案件须属于法院受理的民事诉讼范围,且法院具有管辖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二条 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二)有明确的被告; (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三、民事诉讼立案的标准是什么 我国民事诉讼立案准则主要包括:起诉人须为案件直接利益相关者;明确指定被告;提出具体诉讼请求及相应的事实和法律依据;案件须为法院有权审理的民事纠纷,并符合地域管辖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二条 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二)有明确的被告; (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民事诉讼的立案程序通常包括以下步骤: 首先,原告需要准备起诉状,明确原告与被告的基本信息、具体的诉讼请求、事实与理由等。 然后,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交起诉状及相关证据材料。法院会对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查,包括是否符合起诉条件、起诉状内容是否完备等。 如果材料齐全且符合条件,法院会在7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不符合条件的,法院会在7日内作出裁定书不予受理。 若原告对裁定不服,可以在收到裁定书之日起10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