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法律百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法律问题:

 

问题 取保候审期间立功可以缓刑吗
分类 刑事辩护-取保候审
解答

一、取保候审期间立功可以缓刑吗

依照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八条之规定,在刑期中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的犯罪者,若在执行过程中能严格遵守监规纪律,积极参与教育改造,真正意识到自身所犯错误并真心忏悔,或者具有明显的立功表现,那么就可以获得减轻刑罚的机会。

此外,若是犯罪者在取保候审期间展露出立功行为,这也可作为其获得减刑的重要依据。

然而,能否获得缓刑则需视具体情况而定,其中包括犯罪者的犯罪情节严重程度、悔过自新的决心与行动、立功行为的具体内容及是否满足缓刑的其他相关要求等因素。

缓刑通常是指在特定条件下,对犯罪者所判处的刑罚可以暂时不予以执行,而是给予一段时间的考察期。

在此期间,如果犯罪者能够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自觉接受社区矫正,坚决不重新走上违法犯罪之路,那么在考验期结束之后,原来针对他的判决刑罚将采取非执行状态。

至于是否适用缓刑,则应遵循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对于缓刑的明确规定,同时结合司法实践中的各种复杂情况进行合理判断。

因此,要回答“取保候审期间立功是否可以缓刑”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全面考虑立功行为的具体情况及其与犯罪者其他犯罪情节和悔过表现之间的关系,以及是否符合缓刑的其他相关要求。

如果犯罪者的立功行为充分展现出其深刻的悔过之心,并且满足了缓刑的其他所有条件,从理论上来讲,他是有资格申请缓刑的。

然而,是否批准缓刑的最终决定权仍归属于法院,他们会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进行深入评估和慎重考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八条

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的,或者有立功表现的,可以减刑;有下列重大立功表现之一的,应当减刑:

(一)阻止他人重大犯罪活动的;

(二)检举监狱内外重大犯罪活动,经查证属实的;

(三)有发明创造或者重大技术革新的;

(四)在日常生产、生活中舍己救人的;

(五)在抗御自然灾害或者排除重大事故中,有突出表现的;

(六)对国家和社会有其他重大贡献的。

减刑以后实际执行的刑期不能少于下列期限:

(一)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的,不能少于原判刑期的二分之一;

(二)判处无期徒刑的,不能少于十三年;

(三)人民法院依照本法第五十条第二款规定限制减刑的死刑缓期执行的犯罪分子,缓期执行期满后依法减为无期徒刑的,不能少于二十五年,缓期执行期满后依法减为二十五年有期徒刑的,不能少于二十年。

二、取保候审期间能认定自首吗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七条之明文规定,自首意指在犯下罪责之后,能够自觉主动地归案受审,且诚实地交代所有罪行的作为。对于该条文中并无明确界定的内容,即取保候审期间能否视为自首,我们需从其精神实质出发进行理解。自首的核心要素在于犯罪发生后,犯罪者能够自动投案并如实供述罪行。取保候审乃是刑事诉讼过程中一项强制性的措施,通常适用于犯罪嫌疑人和被告在被逮捕之后,由于特定原因或者条件所限,而采取的一种非羁押性质的强制手段。在此期间,若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积极主动地向司法机构投案,同时如实交代自身的罪行,那么这种行为便符合了自首的基本构成要件,理应被认定为自首。然而,倘若在被采取强制措施之后,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被迫接受调查并交代罪行,那么他们的行为可能无法满足自首的主动性和自愿性的要求,故不应被认定为自首。因此,关于取保候审期间是否可被认定为自首,必须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深入剖析。若在取保候审期间,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能够主动投案并如实供述,那么便有资格被认定为自首;反之,若是在被迫接受调查后才交代罪行,那么就不能被认定为自首。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七条

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

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论。

犯罪嫌疑人虽不具有前两款规定的自首情节,但是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可以从轻处罚;因其如实供述自己罪行,避免特别严重后果发生的,可以减轻处罚。

三、取保候审期间又盗窃怎么处理

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之规定,凡是盗窃公私财物价值达到一定数额标准,或者有多次盗窃、进入他人住所进行盗窃、持有武器或凶器进行盗窃以及扒窃等行为者,均属于涉嫌构成盗窃罪,并将面临相应的刑事法律责任。

同时,若在被准予取保候审的过程中再次实施盗窃行为,则属于违反了取保候审的相关规定。

依照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一条的声明内容,被依法准予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均须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如禁止采取任何可能影响证人作证、破坏、伪造证据或串供等行为。

在这种情况下,一旦当事人出现违反取保候审规定的行为,经查实后,已缴纳的保证金会被依法没收部分或全部金额;

同时,还需根据实际情况,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口头警告或书面命令其作出悔过表示,重新缴纳保证金或提供保证人,亦或者转为监视居住,直至对其实施逮捕。

因此,一旦在取保候审期间再次发生盗窃事件,就必须按照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的规定,严肃追究其涉嫌构成盗窃罪的刑事法律责任,同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一条的规定,对其违法取保候审的行为依法作出适当处理。

所涉及的实际处理措施可能包括要求重新缴纳保证金、提供保证人,或改为监视居住,甚至是施以逮捕等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

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八条,犯罪者在服刑期间遵守监规、积极改造并有立功表现,可获减刑。取保候审期间的立功行为也可作为减刑依据,但缓刑的适用需综合考量犯罪情节、悔改程度及其他缓刑条件。理论上,符合条件的犯罪者可申请缓刑,但最终决定权在法院。

随便看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

 

Copyright © 2002-2024 lawask.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3 17:4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