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取保候审结束流程是怎样的 |
分类 | 刑事辩护-取保候审 |
解答 |
一、取保候审结束流程是怎样的 当取保候审程序宣告结束之际,有两大情形可供参考: 第一,取保候审的期限已经届满; 其次,经仔细审查,发现在相关事实中,并不需要对涉案人员,例如犯罪嫌疑人或被告,进行刑事追责。 若到期日已至,执行机构应当提前在截止日期之前的15天之内,以书面形式通知司法决定部门,由该部门作出是否解除取保候审或者改变强制性措施的决议。 同样,在此期限来临前,司法决定部门也应当在期限届满前提交书面通知以指导执行机构的相关操作。 在执行机构收到来自决定机构的《解除取保候审决定书》或是关于变更强制措施的通知之后,他们有义务立即执行这些决策,并且将执行情况传送至决定机构知会。 而若是在审查过程中确认为不应该再对此类人员进行刑事追责,则应立即解除其取保候审,撤销相关案件处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 【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的期限及其解除】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 二、取保候审解除后是否需要报到 取保候审解除后一般不需要报到。取保候审是一种刑事强制措施,目的是保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逃避或妨碍侦查、起诉和审判。当取保候审解除,意味着相关法律程序已结束或不再需要该措施,通常无需再进行报到等后续行为。 但如果在取保候审期间有附带的规定或协议,例如要求定期向执行机关报告行踪等,那么在解除取保候审后可能仍需按照之前的约定履行相关义务。 总之,一般情况下解除取保候审后无需报到,但需根据具体案件情况和相关规定来确定。如果对具体事宜有疑问,可咨询当地司法机关或专业律师。 三、取保候审结束后如何办理结案手续 取保候审结束后,若案件已侦查终结,公安机关会将案件移送检察院审查起诉。检察院审查后,符合起诉条件的会向法院提起公诉,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则作出不起诉决定。 对于作出不起诉决定的案件,检察院会制作不起诉决定书,并及时送达被取保候审人及其所在单位、居住地的基层组织。同时,通知公安机关解除对被取保候审人的取保候审措施。 若案件经起诉后法院作出判决,判决书生效后,整个案件即结案。在整个过程中,被取保候审人应遵守相关规定,配合司法机关的工作。 总之,取保候审结束后的结案手续因案件进展情况而异,需根据具体的司法程序来办理。 取保候审结束时,分两种情况:期满或无需追责。 期满前15天,执行机构书面通知司法部门决议解除或变更措施。 司法部门亦应提前通知执行机构。 执行机构收到解除或变更通知后,须即执行并反馈。 无需追责则即时解除,撤销案件。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