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立案了还能撤回吗 |
分类 | 诉讼仲裁-受理范围 |
解答 |
一、立案了还能撤回吗 在大部分情境中,立案之后是有可能撤回案件的,但是必须要满足特定的前提条件才能够实现。尤其针对刑事自诉案件而言,自诉人在尚未宣布最终裁决以前,拥有与被告人和解或撤销自己的起诉权利。 至于民事诉讼案件方面,在法院正式接收立案并开始审理之前,原告方具有申请撤诉的权利。此时,法院将会依据实际案情对原告方的请求进行深入审查,若确认撤诉请求符合相关法律规定以及程序规范,那么法院往往会赞成和批准撤诉请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八条 宣判前,原告申请撤诉的,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裁定。 人民法院裁定不准许撤诉的,原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可以缺席判决。 二、立案后案件撤回的条件是什么 立案后案件撤回通常需满足以下条件:一是当事人自愿申请撤回,撤回申请应明确表明其撤回的意愿且是真实意思表示;二是不存在违反法律规定或损害国家、集体、他人合法权益的情形,若有则不能撤回;三是案件尚未进入实质性审理阶段,若已进入审理程序,需经法院审查准许后方可撤回。例如,在民事诉讼中,原告在法院受理案件后、判决作出前,可向法院提交撤回起诉的书面申请,法院会对申请进行审查,若符合条件则裁定准许撤回。总之,撤回立案需符合法定条件且经法院审查同意。 三、立案后多久可以申请撤回? 一般来说,立案后在法院尚未作出判决之前,原告可以申请撤回起诉。通常在立案后的一审程序中,原告在法庭辩论终结前都可以向法院提出撤回起诉的申请。但具体时间规定可能因不同的法律程序和案件类型而有所差异。例如,在简易程序中,撤回起诉的时间相对较为灵活;而在普通程序中,可能需要在法庭辩论终结前提出。法院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审查,若符合法律规定,会准许撤回起诉;若存在某些特殊情况,如已经进行了大量的诉讼程序或可能对他人权益造成影响等,法院可能会不予准许。总之,要根据具体案件和法律规定来确定立案后可申请撤回的时间。 立案后,撤回案件需满足特定条件。尤其在刑事自诉中,自诉人在最终裁决前,享有与被告和解或撤销起诉的权利。这一权利允许自诉人在考虑案件进展和双方利益后,做出撤销决定的灵活选择,但必须基于合理前提和程序。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