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有哪些规则 |
分类 | 交通事故-交通事故责任 |
解答 |
律师解析:
我国现行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规则主要包括:
1.因一方当事人的过失诱发的道路交通事故,该当事人应承担事故的全部责任。 2.若由于两位或多位当事人的过失共同导致交通事故,根据其过失行为对事故发生所起的作用及其严重程度,判定各当事人应当承担的主要责任、平等责任或次要责任。 3.若各方均未有造成交通事故的过错,则成为一起交通意外事件,各方无需承担任何责任。 关于交通事故的责任认定标准,主要包括: 1.全部责任与无责任。 当事故完全是由当事人中的一方违章行为造成时,由该违章当事人对此负责,而那些与事故没有直接因果关系的另一方则不负任何责任。 2.主要责任与次要责任。 当事故主要归因于一方的违章行为,而另一方或旁观者亦有违章行为时,主要违章当事人需承担主要责任,而另一方或旁观者则需承担次要责任。 3.同等责任。 若交通事故中的各方当事人均存在违章行为且情节相当,则各方当事人均需承担相同的责任。 面对交通事故,我们一般可以遵循以下程序进行处理: 1.受理报案。 当事人或其他相关人员在发现交通事故后,应及时向当地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报告。 当地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会根据其管辖范围决定是否立案。 2.现场处置。 当地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在接到案件后,应迅速派遣相关人员前往现场,对受伤者进行救治并保护现场财产安全,同时进行细致的现场勘查,搜集相关证据。 3.责任认定。 在全面了解事故真相的基础之上,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会针对事故当事人的违章行为与其交通事故之间的关系、影响以及严重性等因素,对交通事故的责任进行明确的认定。 4.裁定处罚。 当地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应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对肇事责任人采取警告、罚款、吊扣、吊销驾照乃至拘留等惩罚措施。 5.赔偿调解。 对于交通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会参照相关规定及补偿标准,根据事故责任的划分,确定相应的赔偿比例,并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协商。 如果双方都同意达成协议,则由事故调解人员制作并发放赔偿调解书。 6.提交法院审理。 若是在法定期限内经调解无法达成有效共识,当地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便将终止调解进程,并向双方当事人发出调解终结通知书,让他们转而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法律依据: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六十条,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当事人的行为对发生道路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确定当事人的责任。
(一)因一方当事人的过错导致道路交通事故的,承担全部责任; (二)因两方或者两方以上当事人的过错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的,根据其行为对事故发生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分别承担主要责任、同等责任和次要责任; (三)各方均无导致道路交通事故的过错,属于交通意外事故的,各方均无责任。 一方当事人故意造成道路交通事故的,他方无责任。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