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法律百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法律问题:

 

问题 民法典中可撤销合同的情形有哪些
分类 合同事务-合同效力
解答
律师解析:
关于可撤销合同的相关内容,我们需要明确以下几点:
首先,该类合同源于两种情况:
(1)基于重大误解所签订的合同;
(2)其中一方或者第三者采取欺诈、胁迫手段,使得另一方在违背其真实意愿的情况下签订的合同。
其次,如果存在以下情况之一,则会导致合同显失公平,此时可按照法律规定办理撤销手续:
即一方当事人在另一方由于处于危难状态、缺少判断力等原因而行事,导致合同订立之际显得极其不公。
那么什么是可撤销合同呢?简单来说,这类合同就是由于缺乏某些生效要件,使得它们的有效性效与否,完全依赖于正在拥有撤销权的一方当事人是否行使其权利。
因此在他们放弃权利以前,这份合同对于所有涉及的当事人而言都是具有法律效力的。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这只是相对于有效合同来讲的,因为在有撤销权的一方行使其权力之后,它就变成了无效合同。
最后,尽管可撤销合同与绝对无效的合同相比,有其特殊性,但与其他类型的无效合同相比却不尽相同。
绝对无效的合同通常是违法违规的,不受法律保护,而可撤销合同则不同,虽然可以通过当事人主张撤销权而被认定为无效,但它始终都属于有效或可视作有效的合同类型。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七条
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
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九条
第三人实施欺诈行为,使一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对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欺诈行为的,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民法典》第一百五十条
一方或者第三人以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胁迫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一条
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致使民事法律行为成立时显失公平的,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随便看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

 

Copyright © 2002-2024 lawask.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8 1:4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