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法律百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法律问题:

 

问题 购买房屋存在欺诈行为怎么办
分类 房产纠纷-二手房纠纷
解答
律师解析: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障法之规定,若售房方或有关人员蓄意采取欺骗手段进行非法诈骗行为,使得买方遭受经济损失,后者有权依法追究前者的法律责任,寻求经济补偿。赔偿标准为受骗者所实际支付购房款数额的三倍。若索赔金额不足五百元人民币,则按照最低数额五百元予以赔偿。如商铺经营者未能履行赔偿义务,购买者可运用以下途径维权:首先,运用投诉调解机制。当消费者与经营者产生消费权益争议时,可选择向消费者协会提出调解申请,即由第三方组织介入,对争议双方进行调解指导,促进双方达成解决争端的共识。其次,行政申诉也是维权的有效渠道。在消费者与经营者出现权益争议之后,可向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寻求帮助,该途径具有快速、直接且有力的特点。消费者在决定进行申诉时,建议使用书面形式,明确要求、阐述理由以及提供相应的事实证据。一旦与经营者达成和解,申诉可被撤销,进而请求相关行政部门出具调解书。再者,如果协商不成,消费者也可选择向仲裁机构提出仲裁申请。双方就争议事项达成合意,自愿将争议提交至仲裁机构进行调解及作出最终判决。仲裁具有案件处理程序简洁、一次性定案、专业仲裁、费用相对较低、保密性好、双方情感影响不大等明显优势。仲裁费用原则上应由败诉一方承担,若当事人部分获得胜利,仲裁庭将会根据各方面负担的责任大小来决定各自应分担的仲裁费用。最后,消费者可以选择向司法机关提起诉讼。当其合法权益受损之时,可以导向人民法院,按照法定程序展开审判工作。此类诉讼主要涉及消费者因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而引发的民事诉讼事宜。
法律依据: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经营者明知商品或者服务存在缺陷,仍然向消费者提供,造成消费者或者其他受害人死亡或者健康严重损害的,受害人有权要求经营者依照本法第四十九条、第五十一条等法律规定赔偿损失,并有权要求所受损失二倍以下的惩罚性赔偿。
随便看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

 

Copyright © 2002-2024 lawask.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8 17:2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