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构成根本违约可以解除合同吗 |
分类 | 合同事务-合同违约 |
解答 |
律师解析:
根据我国的相关法律规定,当违约方的违约事实致使合同的既定目标无法得以实现时,即可称之为“根本违约”。
而在这种情况下,一般的做法是允许非违约方有权利解除合同关系。 由于根本违约对原先建立的合同双方利益平衡体系造成了破坏,因此使得非违约方向合同所预期获得的利润无法真正实现。 但是,要进行具体判定是否构成根本违约,还需衡量诸多复杂因素,其中就包括违约事态的严重程度、以及违约产生的无法预测的后果、以及原定合约的性质与主要目标等等。 举例来说,在典型的货物买卖合同案件中,倘若卖方提供的商品并不完全吻合合同条款,并且也无法通过任何手段加以弥补,从而使买方无法按照预定计划使用这些商品,那么这很可能构成了根本违约,买方便有权依据此种情况解除合同。 然而,如果违约行为的影响较小,并没有对合同目标的实现产生实质性的干扰,那么这种情况可能不会被视为根本违约,此时解除合同的请求可能会得不到法院的支持。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