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限制行为能力人需要承担法律后果吗 |
分类 | 合同事务-合同效力 |
解答 |
律师解析:
限制行为能力人是否需要承担法律后果,需依据不同情况具体分析:
一、民事责任方面 (1)对于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及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而言,当他们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比如接受赠与、奖励等,或者实施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像购买学习用品、小额消费等,这些行为是有效的,他们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 (2)若实施其他超出其能力范围的民事法律行为,就需要经过法定代理人的同意或者追认后才有效。 如果未经同意或追认,一般由其法定代理人来承担民事责任。 不过,要是限制行为能力人本身有财产,那么就从其本人财产中支付赔偿费用,当财产不足时,不足部分则由法定代理人进行赔偿。 二、刑事责任方面 (1)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在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等特定严重犯罪时,应当负刑事责任。 这是因为这些犯罪行为性质恶劣,对社会危害较大。 (2)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但在量刑时,会综合考虑其认知和控制能力等因素。 因为这一年龄段的限制行为能力人,其心智尚未完全成熟,对自身行为的后果认识可能存在不足。 案情回顾: 小朱(14周岁)接受他人赠与的电脑,后又未经家长同意购买了一台昂贵相机。此外,小胡(15周岁)涉嫌故意伤害他人。争议点在于小朱购买相机行为的效力以及小胡是否需担刑责。 案情分析: 1、小朱接受赠与电脑的行为,属于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是有效的,小朱需承担相应法律后果。而购买昂贵相机超出其能力范围,未经法定代理人同意或追认,一般无效,若有财产则从其财产支付相关费用,不足部分由法定代理人赔偿。 2、小胡15周岁,涉嫌故意伤害,属于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犯特定严重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量刑时会综合考虑其认知和控制能力等因素。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