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诽谤罪跟偷税漏税哪个严重 |
分类 | 损害赔偿-名誉毁谤 |
解答 |
律师解析:
诽谤罪与偷税漏税皆属我国刑事犯罪行为,然而两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主要体现在法律后果的严重程度上。依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条款——即第二百四十六条及第二百零一条——我们对此类犯罪行为可做详细解读。
首先,诽谤罪是指采用暴力或其他形式公开侮辱或编造虚构事实,恶意中伤他人,情节较为严重的行为。 依据第二百四十六条之规定,若情节严重者,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等惩罚。诽谤罪往往会对受害人的声誉造成损害,但其本身并不直接涉及财产损失或社会秩序的混乱。 其次,偷税漏税罪则是指纳税人或扣缴义务人通过欺诈、隐瞒等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故意不申报,从而逃避缴纳应当承担的税款的行为。 根据第二百零一条的规定,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将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同时需缴纳罚金;若数额巨大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以上,则可能被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同样需缴纳罚金。偷税漏税罪直接关系到国家税收的流失以及经济秩序的破坏。 从刑法所规定的刑罚来看,偷税漏税罪的惩戒力度通常大于诽谤罪,这是由于偷税漏税罪直接触犯了国家税收权益,对经济秩序构成威胁,而诽谤罪尽管也会对受害人的名誉产生影响,但其本质上并未直接侵犯国家税收和经济秩序。因此,依照现行法律法规,偷税漏税罪相较于诽谤罪而言,其严重性更为突出。 然而,具体案件的严重程度仍需结合案情的实际情况和具体情节加以判断。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侮辱罪】【诽谤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零一条【逃税罪】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扣缴义务人采取前款所列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数额较大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对多次实施前两款行为,未经处理的,按照累计数额计算。 有第一款行为,经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补缴应纳税款,缴纳滞纳金,已受行政处罚的,不予追究刑事责任;但是,五年内因逃避缴纳税款受过刑事处罚或者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以上行政处罚的除外。”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