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侵犯名誉权的认定 |
分类 | 损害赔偿-名誉毁谤 |
解答 |
律师解析:
侵犯名誉权的认定通常需要满足以下几个要件:
1、行为人实施了侮辱、诽谤等行为:侵犯名誉权的行为通常包括侮辱和诽谤。侮辱是指以语言或行为公然损害他人人格,毁坏他人名誉的行为;诽谤是指捏造和散布某些虚假事实,破坏他人名誉的行为。 2、行为人的行为被第三人知悉:名誉权的损害通常需要有一定的公开性,即行为人的行为被第三人知晓。如果行为仅限于行为人和受害人之间,没有第三人的知悉,可能不构成侵犯名誉权。 3、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行为人的主观过错包括故意和过失。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会造成他人名誉的损害,仍然积极追求这种结果的发生;过失是指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造成他人名誉的损害,但由于疏忽大意或过于自信等而使损害后果发生。 4、被侵害的对象是特定的人:侵犯名誉权的对象应当是具体的、可识别的自然人或法人。如果没有特定的人,则在法律上就不存在所谓的受害人。 5、行为对受害人的名誉造成了损害:侵权人的行为必须对受害人的名誉造成了实际的损害,这种损害可能表现为社会评价的降低、心理上的压力或精神上的痛苦等。 6、因果关系:行为人的违法行为必须是导致受害人名誉损害的直接原因,存在因果关系。 在法律实践中,是否构成侵犯名誉权,需要综合考虑上述要件,并根据具体案件的事实和证据来判断。如果满足上述要件,可以认定行为人侵犯了受害人的名誉权,并可能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四条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名誉是对民事主体的品德、声望、才能、信用等的社会评价。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